編者按
單論農業種植這個行業,很難吸引到風險投資。附加值不高,也沒有品牌溢價。因此,如何延伸種植的“下一步”非常關鍵。走訪一圈下來,我們發現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大多是圍繞“網站+農場”的O2O(線上到線下)模式,通過網站的建設與傳播,集合消費者的需求,培育品牌,從而完成“種植——包裝——銷售”的循環。
參考國外的社區支持農業(CSA),則是依靠消費者的“自力量”,完成農場“活水”源頭的建設。簡單來說,消費者是農場的“主人”,種植的所有成本會分攤到每一個“股東”(即消費者)身上。每個股東可以投入現金,也可以投入勞動力。這種模式的價值在于,CSA使農場經營者擁有穩定的銷售市場,在蔬菜成熟甚至種植之前就可以進行預售,較早回收資金,節約了中間環節的成本和時間,可避免生產銷售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這種由消費者“入股”農場的模式,我們在國內還沒有發現富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但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我們也留意到,“吃上放心菜”的驅動力,已經讓很多具備消費能力的用戶,自發性地租用農場,繼而“租用”農民,完成蔬菜的種植與供給。
而這期關注的創業型公司甫田網,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左右的規模。其創始人的策略是用更輕的模式——通過投資和控股近郊的農場,來保證產品的有序供給。這樣既解決了農場生產計劃的可持續性,也能減少線下管理農場的環節。但是對這家公司來說,“輕模式”的風險同樣存在:如何避免投資農場的食品安全不出紕漏,如何把握介入的邊界,這些都是有待摸索的嘗試。(王晶)
生鮮的“慢生意”
本報記者 黃鍇 上海報道
從高薪的通訊行業進入新農業,是美籍華人梁耀祖的一次冒險。這位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工程師,下海創辦了蔬菜生鮮電商網站甫田網。
“創業幾年來,我幾乎沒拿過工資,也沒有休息。”梁耀祖半自嘲道。從小在美國長大的他,一直從事通訊業,2001年回國后在UT斯達康工作,直到2009年下海創辦了蔬菜生鮮電商網站甫田網。
那時,“有機食品”在國內還是個新鮮的概念,滬上的精品超市寥寥無幾,梁耀祖很快便發現了這塊空白。但真正創業后,各種困難接踵而來,他開始意識到,農產品電商是比普通電商難很多倍的生意。
首先,采購量小、物流成本高是初創型網站必然面臨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從食品的采購、運輸、倉儲、銷售再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孕育著大量的細節,只要一著不慎,便無法形成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梁耀祖不得不從零開始摸爬滾打,逐漸摸索出一些門道。
另一廂,食品安全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有機農業,但高端生鮮果蔬的消費群依然小眾而分散。就甫田網而言,目前的大部分用戶仍是客居上海的外國人或華裔。一方面,這個市場需要借助國內的消費升級獲得自然增長,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先行者們的積極培育,甚至是試錯。
這也是甫田網和它的同行們,正在進行的嘗試。
誤打誤撞
從小在父母開辦的餐廳長大的梁耀祖,對食物很是挑剔。2001年回國后,他發現國內很難找到“比較像樣”的水果蔬菜。那時,和他有著同樣想法的在華外國人不在少數。這些客居上海的外國人對食品質量很是重視,他們時常聚在一起,交流那些不常在市面上流通的食材的購買途徑。
梁耀祖靈機一動,嗅到了其中的生意機會。2009年后,他放棄了原來從事的通訊業,開始思忖著建立一個銷售生鮮和有機蔬菜的電商網站。之所以考慮線上B2C,很大的因素是線下門店的投資占用資金過多,會讓一個初創企業不堪重負。
“2009年前后,好地段的商鋪房租就達到12元/平米/天,一個超市至少需要兩百平米,再加上人員工資、裝修和高昂的采購價格,初期投資至少需要100萬美元。”梁耀祖算了這樣一筆賬,“即使投了這么多錢,也很難做得起來。”
而做線上的生意,資金需求就小得多。甫田網成立的第一年,天使投資只給了梁耀祖15萬元人民幣。他用這筆錢租了辦公室,買了冰箱,請了幾個員工,采購了一些產品后,便開始滿大街地尋找潛在的客戶。
“那個階段,我經常去各個外國人聚居的別墅區尋找客戶,向他們推薦各種有機蔬菜水果。他們提出需要什么產品,我便去尋找可能的供應商。”梁耀祖回憶道,“我每周都會給那些潛在客戶打電話發短信,他們以及他們孩子的生日我都知道,一到重要日子就會送一些酒或草莓之類的小禮物。”
但真正支撐梁耀祖淘到第一桶金的,是當時和上海一家面包房的合作。當時,那個面包房每個月會向甫田網采購3萬多元的內蒙古有機番茄,“那時的利潤很高,正是那個生意才讓我們慢慢生存下來。”
與此同時,梁耀祖也和一家西班牙餐廳合作,以比進貨價更低的價格向餐廳提供沙拉菜和甜玉米,作為交換,梁耀祖每周六可以在餐廳內部直接向顧客賣菜。這種合作持續了一年,梁耀祖每周六都會出現在那個餐廳里,“等于是拿食材換了廣告位”。
但作為新手的他也吃了不少虧。那時,一些進口食品的供應商很難找到,即使找到了,一級經銷商也常常輕視甫田網的經驗和規模。這種情況下,甫田網不得不和三四級的經銷商合作,進貨的成本很高。此外,一些當地的農場對甫田網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比如拿貨當天就要付清全款等【創業網Cye.com.cn】。
“那些農場看我們是小公司,常常‘斬’我們,價格貴的離譜。”梁耀祖說道,“比如一公斤沙拉菜,開價要上百元,里面還有很多爛的草和野菜,還有不少被蟲子咬的一塌糊涂。”將爛的菜葉揀掉后,才能出售給客戶。梁耀祖對如此高昂的成本和損耗顯得有些無可奈何,但他同時稱,“一定要找到真的有機產品,之后才能把事情慢慢處理好。”
甫田網剛上線時,只提供三種產品:朝日牛奶、朝日草莓和芝麻菜。之后,梁耀祖和他的團隊逐步搜集考察了越來越多的品類。比如,他們在上海崇明的一個農莊內找到了鮮嫩多汁、產量很小的桃子;在嘉定馬陸的葡萄生產基地里找到了一種綠皮葡萄,這種葡萄皮薄多汁、此前專走餐飲渠道;在浦東,甫田網甚至找到了一個手工醬油廠,這個廠從清朝就開始生產一些特工醬油,廠里的所有豆子都要慢慢的發酵、手搓、精曬。
經過四年的探訪,甫田網目前已擁有2000多個SKU,涵蓋了時蔬、水果、肉類、生鮮、乳品、面包、糧油等各個品類,你既能找到中國大理的青檸,也可以找到法國的芝士,甚至可以找到澳洲的新鮮小牛肉和南極深海野生螯蝦。
但上千個品類在梁耀祖眼里依然顯得太少,在理想的狀態下,“客戶需要什么食材,都可以在甫田網上一站式解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