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上市后,想通過多品牌戰略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但今天來看,這個方向是錯誤的。”周成建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最初的美邦是一個米飯館,上市后增加了面條、水餃,甚至還想提供一些鮑魚和魚翅。最終由于品類太多,每個品類的差異化和精細化做得不夠,導致消費者搞不清楚美邦到底是米飯館還是餃子館,美邦也無法準確預估究竟多少人吃米飯,多少人吃水餃,供需失衡,于是出現了庫存。
所以,2012年底,周成建在美邦內部提出了“回歸”的目標,從2013年起不再橫向拓展新品牌,而是聚焦已有品牌,突出差異化。比如,在目標人群上,Meters/bonwe聚焦于16-25歲的年輕一族,ME&CITY則主抓30-35歲的成熟白領。在風格上,如果Meters/bonwe是“米飯館”,ME&CITY就是旗幟鮮明的“餃子館”。
目前,無論中國動向、李寧,還是后起的安踏、特步、匹克,都采用“品牌+批發”模式,即扮演品牌商的角色,負責前端的品牌營銷、產品設計和生產,后端的零售全部交給代理商去做。中國動向董事局主席兼CEO陳義紅認為,這一模式下,只要貨批發出去,對品牌商就形成了銷售額,所以品牌商不會關注零售端的變化。一旦代理商高估了市場需求,多備貨,庫存就出來了,就會向品牌商要支持,要賬期,甚至要求退貨,否則合作關系就可能破裂。“被綁架”的品牌商不得不給。
但周成建認為,美邦與體育類品牌的情況不同。
10年前,美邦也是純批發模式。到了2000年前后,“各省的代理商都過來討價還價”,這讓周成建覺得“不對頭”。他立即啟動了直營模式,把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直轄市等難做的市場全部改為直營店。2001年,美邦直營店達到48家,占店鋪總數的11.1%。2001—2007年,美邦全國店鋪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0.37%,其中直營店為33.44%,高于加盟店的29.95%。2006年,美邦又針對加盟商啟用訂貨會制度,一般不允許退貨,將部分庫存任務轉嫁給加盟商。
目前,直營店和加盟店對美邦的營收貢獻為5:5。“今天光直營這一塊,如果我轉成批發模式的話,一年至少可以多賺6億利潤,但10年前我就堅持,我要的是品牌如何持續,而不是財務利潤。”周成建認為,中國服裝企業的批發模式與Nike、Adidas的做法類似,即只做品牌商,不做渠道。但差別在于,中國品牌商缺乏對經銷商的品牌號召力。所以,中國服裝零售行業目前最核心的危機不是庫存,也不是互聯網,而是品牌力的缺失。而美邦的品牌力做得也不到位。
2012年,周成建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品牌力,讓消費者真正持續地選擇美邦。過去周成建以擅用形象代言人著稱,從郭富城到周杰倫、林志玲。從2013年起,周成建不想將籌碼全放在代言人身上,而是把分布在全國的幾千家門店打造成美邦的形象代言人,在美邦店里不再是簡單的靜態產品的比價,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示,有氛圍,有品質,有價格競爭力。
“小裁縫”的堅持
人家評價我好壞我無所謂,我就是我。
周成建締造了一個從鄉村裁縫到服裝巨富的勵志故事。1993 年,周成建開創美特斯.邦威系列品牌,其后,美邦憑借“生產外包”、“加盟+直營”的輕資產模式迅速崛起,成為國內休閑服飾的領頭羊,銷售規模已破百億。在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周成建以170.1億元的身家位居第19位。
但創業30年來,他一路跌跌撞撞。1980年代,周成建貸款30萬元創立服裝加工廠,把方圓幾十里口碑不錯的裁縫集中到一起,每當有客戶下單,就組織這些鄉村裁縫加班加點趕制。結果,第一個訂單就差點讓他破產:客戶因產品質量欠佳,拒絕付款,最后周成建付完眾裁縫的工錢后,所剩無幾。
2012年是周成建的另一個坎。其實,在2011年時,他已經意識到,每年30%以上的增長不可持續,但對于2012年,美邦還是按照增長30%的目標設定了預算。在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收支失衡是必然的。
“如果在2011年提出2012年零增長,所有的預算按零增長的目標設置,2012年的狀況就會好很多。”周成建事后檢討,“還是說明自己格局不夠,沒想明白”。
周成建覺得,個性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企業能走多久,“有些企業家的格局非常大,比如說馬云、郭廣昌、柳傳志、王石,他們的格局非常大,是運籌帷幄型。我是屬于沖鋒陷陣型的。”
出身于浙江青田縣一個清貧農民家庭的周成建很勤奮,堅持每天早上8點多進辦公室上班,他也很謙卑,常以“小裁縫”自稱。不過,在離職員工眼里,周成建是一個強勢、要求完美的老板,也有著出了名的壞脾氣,美邦這些年業績的起落以及高管離職,一定程度上都與之有關。
“人家評價我好壞我無所謂,我就是我。”周成建表現得毫不在意。其實,這些年,他也在改變。比如,他以前總希望空降一個職業經理人,給他賺很多錢,解決企業所有的問題,一旦發現這個職業經理人做不到,就失去耐心。后來他發現,用人要有標準和可量化的評價體系。
但周成建最固執的一點,是對做裁縫的堅持。這在民營企業家中,算得上異類。在房地產、光伏大熱之際,中國大批民營企業家都“跨界”賺快錢,周成建則堅持只做“裁縫”,“如果再給我一萬次選擇,我還會選擇做這個。”周成建說,“實體企業為什么缺乏強大,就是因為缺乏堅持,只有耐得住寂寞,堅持了,才能活得越來越好。【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