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Kantar Worldpanel發布的監測數據:2012年,中國消費者平均在牙膏產品上的花費同比增加了12.5%。 有業內人士表示,截至2012年,我國牙膏市場規模保守估計已經達到150億元,達到洗發水市場銷售總額的一半。盡管在過去兩年,牙膏的滲透率已經連續兩年保持穩定增長,但中國消費者在牙膏上的花費仍然在持續增加。 不過,面對持續增長的牙膏市場,民族品牌卻難以共享盛宴。資深日化專家馮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依然是高露潔品牌,而且,前五大品牌高露潔、佳潔士、黑人、云南白藥、中華已經占據中國牙膏市場75%左右的份額。其中,僅有云南白藥為本土品牌,黑人牙膏則是港資背景。 外資品牌繼續領跑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云南白藥首款牙膏面世到現在,牙膏市場一直較為冷清,但眼下這個市場卻“硝煙彌漫”。
隨著云南白藥牙膏的異軍突起,后來者開始紛紛出現,而且均專注細分領域。廣藥旗下的靜修堂推出了中藥調理牙膏,哈藥集團旗下的三精制藥推出了雙黃連牙膏,云南白藥也推出了專為吸煙人群設計的牙膏。價格都在20元以上。而高露潔和佳潔士也都推出了新產品。 不過,就目前而言,中國牙膏市場仍然由高露潔、寶潔、聯合利華三家外資巨頭旗下的高露潔、佳潔士、中華品牌把持著。 而據業內某資深人士介紹,在牙膏市場的第一軍團中,黑人、云南白藥、中華品牌所占市場份額相差極小,經常難分伯仲,競爭異常激烈。 不過,外資牙膏品牌優勢依舊明顯,高露潔、佳潔士幾乎成了牙膏的代名詞。在渠道上,這些外資品牌的產品覆蓋全國,在各地均占據了主要的市場地位,長期占據各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的主貨架區。 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高露潔,經過二十多年的市場培育,通過與中國牙防協會等醫療機構的合作,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經牢固樹立起了“牙科專家”的品牌形象。 比高露潔晚3年入場的佳潔士,憑借良好的市場策略,以“沒有蛀牙”為產品訴求,瞄準目標消費群體進行“狂轟濫炸”。 有營銷界人士表示,佳潔士通過長期在兒童心目中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來影響父母選擇牙膏品牌。寶潔公司想讓少年兒童在“佳潔士”的產品和廣告中成長,形成對佳潔士品牌的忠誠和消費習慣,培養潛在的市場。 而1994年聯合利華和上海牙膏廠通過商標使用許可合作,以租賃形式推出的“中華”牙膏品牌,以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在老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為基點,推出新產品、新形象逐步向年輕消費群體拓展。 一位本土牙膏品牌的負責人表示,國外牙膏品牌的進入,一方面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牙膏市場的競爭格局,同時也推動了牙膏市場的發展。 聯合利華中國副總裁曾錫文表示,不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做得比較好的幾大品牌,都會在市場細分上下功夫,同一品牌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推出不同類的產品。高露潔、佳潔士、中華品牌都有做。 雖然在此之后也不斷有外資牙膏品牌進入市場,比如韓國LG旗下的竹鹽牙膏、安利旗下的麗齒健等,但都未能撼動高露潔和佳潔士的地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