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封創業者寫滿沮喪的來信,回信安撫了幾句,解釋為什么互聯網產品(不含游戲)的成功率這么低。這個話題我以前在博客里講過,還可以再講一次。 【創業網Cye.com.cn】眾所周知,互聯網新產品的成功率可能不足1%。不成功的產品勉強維持幾年,終究還是會化為粉末。相當于互聯網新產品的存活率可能不足1%。 講這件事,首先得對成功產品下一個定義:譬如有獨特的品牌價值,有相當大的用戶量,以及可靠的盈利模式。沒錯,能達到標準的不足1%,別的都只不過是炮灰。如此高失敗率的原因是: 1、馬太效應 互聯網的馬太效應有兩個強勁的發動機,第一是渠道的扁平化。 相對傳統行業對渠道的依賴性,互聯網到達成本為零。你可能選擇家門口的便利店,哪怕它買牛奶貴5毛錢,但比大超市少走15分鐘路;然而到達任何一個網站都只需要輸入網址——用戶自然會選擇他知道的最大,最好,最有名氣的互聯網產品,直至形成穩固的使用習慣。渠道差異帶來的市場多元化在互聯網上幾乎不存在,大者恒大。 第二個發動機是體驗的單一性。人體有多種感官能力,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大部分感知僅僅由腦補來完成,盯住小屏幕動動手指頭就好。相對現實體驗,由互聯網而觸動的身體感知是極為單調的(哪怕它很強烈)。簡單點說,就是產品之間高度的同質化。什么“極致體驗”都是自吹自擂,兩款同類型App的差異,可能遠小于岐山臊子面與重慶小面的口感區別,甚至是正宗重慶小面與上海改良版微辣重慶小面的區別。 所以,互聯網在同一需求領域注定只有極少數強大的生存者,而用戶需求本身是有限的,可供開采的市場也是有限的。在泰坦尼克號上,坐不上救生艇的人哪怕抓住一塊木板,最終也會在冰水中悲慘地死去。 2、盈利單一 這個問題在國外的情況略好,國內嘛,哈哈,情況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服務向用戶收費的主要方式是多人游戲。這意味著小而美的個性化產品很難生存下去。盈利模式的單一,逼迫互聯網產品必須做大,上規模,然后將巨大的流量變現。 如果追求巨大的流量,自然只能切入大眾化的需求市場,符合大眾化的口味。那么可預見的是:紅海歡迎您。在一片紅海之中,又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失敗率高是完全符合邏輯的;钕聛聿攀瞧孥E!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