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時代》最有影響力100人名單頒布之前,都會有另外100人給入選的人物寫一段評價。今年為李開復執筆的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網站之一《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總編輯阿麗亞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時代》很秘密,不告訴我誰寫,直到最后一刻(名單)登出來了我才看到”,李開復說。
赫芬頓以將他的個人經歷概括為一個由移民、創新和無懼三個關鍵詞組成的“典型的美國夢”(Kai-Fu Lee s story has elements of what we think of as a typically American story — of immigration, innovation and, ultimately, fearlessness.)“整體寫的比較準確,最后一段我特別認可,大意是 我深深相信,因為有了社交媒體,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國人可以在此發揮才能,獲取信息,并且未來能改變中國。我也相信科技的力量相當大,可以突破頑固的思維,創造新的思維和機會,改變中國和世界 (So Lee s story turns out to be a universal story — of striving for freedom (online and off), of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to circumvent the status quo and of an individual s potential to create new opportunities that benefit not only himself and his community but the wider world)。”
“這正是我心中想說的話。我真的認為科技會促進人類的信息和進步,所以我在微博上并不認可站隊吵架,而更希望自己被認知為一個真誠與大家分享經驗的人。”
雖然認識多年,但李開復和赫芬頓此前并沒有太多直接交流的機會。晚宴之前,他特地發郵件給赫芬頓表示感謝。“我只是很好奇他們怎么想,因為讓誰來幫你寫這段話也意味著《時代》怎么定義你。如果它希望把我定位成一個創新者,也許會讓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或者拉里·佩奇(Larry Page)來寫。可能他們更大程度上把我定義為社交媒體領域的人。”
中概股的三條出路
很多人仍清楚地記得,去年下半年李開復與做空公司香櫞(Citron)的創始人Andrew Left在網上曾有過一翻對峙。當時針對香櫞對奇虎和搜狗的“指控”,李開復曾以個人名義發表名為《中國概念股做空者——打假還是造假?》的報告,分四大板塊一一列舉香櫞的概念性錯誤和對事實的曲解。
隨著唯品會,多玩YY,蘭亭集勢等中國公司先后在美國上市,被做空機構圍剿數年的中概股逐漸重拾了一點信心。最近剛登陸美國市場的蘭亭集勢的創始人郭去疾是Google中國前首席戰略官,也是外界所稱“谷歌創業幫”中的領軍人物。
“我非常看好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上市,但不意味這他們的未來都是光明的”,李說。
“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的成本低廉,規模巨大,每個用戶產生的經濟交易的潛質非常大。各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突破,就像當年的百度。”
“但我們還是要看到兩大問題,第一確實有很多中概股在上市過程中有很多不規范的行為,但是這些往往是通過反向收購等手段。它們正好被做空機構抓到小辮子,于是給中概股整體帶來了負面形象。另外一個是,有些做空公司抓到騙子公司之后建立了信譽,然后利用信譽去打一些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的公司,造成了新東方,奇虎,分眾等公司的危機。”
李開復發文反駁香櫞之后,Andrew Left曾公開邀請他在CNBC上進行電視辯論,并下注10萬人民幣賭奇虎頁游ARPU值過高。當時李開復完全沒有予以理會。回過頭看半年前的“約架”,他依舊口吻堅決。
“我的報告已經非常明確詳細的證明了所有能被證明的事情,沒有任何空間來辯論。他的回應都是避重就輕,沒有回應我的挑戰。如果能證明他也有足夠的研究和觀點,那我不怕辯論。”
雖然事過半年,渾水和香櫞兩家做空機構也已于去年年底開始逐漸轉移注意力,但過去數年的陰影仍在。國內部分公司為避免麻煩干脆走了私有化道路,還有一些改到了香港上市。
“未來有三種可能性:一個是很多公司私有化了,或者轉港股;第二個是過去的陰影沒辦法化解,加上中美關系繼續緊張,從而導致中概股一蹶不振;第三個是我最希望看到的:雖然過去有些挑戰,但因為一個又一個好公司有足夠硬的數字,讓投資人恢復了信心。”
“股市記憶很短,可能給它兩年時間就能恢復信心。”
“孵化”十年不死的公司
09年創新工場成立之后,李開復保持著每年投15至20家初創公司的節奏。
而外界一直有兩大猜測:一是他的全方位“孵化”模式是否能在國內行得通?二是創新工場會不會進一步向風投性質靠攏而弱化“孵化”功能?
“階段性的成功孵化是指讓它成為一個十年之內不會死的公司,創造出一個品牌,有足夠的營運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要拿到A輪融資,也就是千萬美元以上”,這是李開復為“孵化”下的定義。“這樣定義的話,一年五個。”
在其早期的投資項目中,有好幾家已經破繭成蝶。2011年1月,“豌豆莢”獲得第二輪融資自立門戶;2011年11月百度收購移動平臺圖片處理軟件“魔圖精靈”;2011年6月,點點網獲A輪融資搬離創新工場;今年4月,阿里巴巴簽約收購移動應用統計分析工具“友盟”。
“如果是一年投二十個公司,我們希望兩年內這些公司里能有一半拿到A輪。”
他更希望看到旗下公司能夠上市,同時也知道機會可遇不可求。“我們希望每個來和我們合作的創業者,從第一天就抱著這種雄心壯志,去走一條創造巨大品牌的高風險高回報的道路。”
“我們也樂于看到資本退出,也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退出。上市渠道各有風險,而且現在國內巨頭越來越愿意出一個合理的價錢來收購,過去很少能看到幾千萬和上億的收購。這對整個生態環境是好的,不然很多天使基金的資金鏈會斷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