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因七:團隊之困
百思買剛剛宣布了新的中國區總裁人選,而近幾年來,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幾乎每隔一倆年就會空降或者更換最高管理者來看,國際巨頭對于如何配置中國高管團隊還有更多路要走,一直在收權與放權之間不斷徘徊,而市場機會就在這樣動蕩之中消失殆盡。
敗因八:遭遇線上線下互博之困
中國的整個消費習慣市場明顯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尤其是電子商務在中國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可忽視。而王健林和馬云的那場萬億之爭還沒有結束,而蘇寧,國美這些巨頭紛紛進軍電子商務,更早已有阿里巴巴和京東在線上虎視眈眈蠶食線下市場,面對這樣之困局,巨頭做還是不做電商已不是問題,而是怎么做,顯然在中國連傳統市場都沒有攻占的外資巨頭,在倆面夾擊之下,生存困境將更加艱難。
如何辦?
面對如此多的困局和問題,外資巨頭到底該如何進軍中國市場,還是說徹底的放棄中國市場呢?面對因為歐債危機而低迷不振的北美與歐洲市場,顯然開拓中國市場成為獲得業績增長的唯一之路了。而之前的道路顯然已經證明行不通了。他們可以選擇一下以下幾條道路:
策略一:利用資本優勢,直接并購進軍中國市場
吃下國美或者蘇寧,難度顯然很大,這不是錢的問題。但是中國市場依然還是存在著一些區域性的家電企業,直接并購并且重組,來和國美蘇寧對抗,但在雙寡頭格局之下,顯然很難。
策略二:曲線入市
實際上中國家電業已經越來越像平臺化,地產化的方向擴展蘇寧開拓expo超級旗艦店和蘇寧廣場,國美此前傳出消息也有意進軍商業地產。既然收購家電商業不可行,何不曲線收購若干商業地產公司呢,從商業百貨業切入家電行業。
策略三:嘗試試水O2O
既然這個市場已經很難撼動,何不創新商業模式,一開始就互聯網化,同時利用好IT系統建設和供應鏈管理的優勢,直接一步到位未來商業模式,從而避開與本土雙寡頭的正面血拼Cye.com.cn。
策略四:選擇合作大于對抗
對于萬達這樣重量級的商業地產商,國外家電零售巨頭是不是可以嘗試與商業地產商之間展開更緊密的合作,利用他們手中的物業優勢來更好的開拓中國市場呢。
策略五:徹底本土化,學習麥當勞肯德基
可以嘗試啟用更加符合本土文化的子品牌,同時收購或者尋找一支更加理解中國市場的本地化團隊,充分授權經營,會不會更好呢?
未來的中國家電業外資巨頭們還會卷土從來嗎?他們還會有更多新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