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年7月23-28,創業邦創新中國校友會臺灣行一行九人,拜訪了臺灣孵化器App works,與其中七八家企業進行了交流,還參加了臺灣最大的一個創業展示平臺:Ideas show,看到了幾十家創業團隊,并參觀拜訪了臺灣最大的本土門戶網站,天空傳媒。除了臺灣美食、美景,臺灣本土創業者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活動,承蒙本文作者、活動行創辦人羅子文熱情接待,子文是一位臺灣創業者,在臺灣創辦活動通,參加2011創新中國并獲大獎之后,在創業邦幫助下進軍大陸,創辦活動行。
臺北的天氣如同往常一樣清澈,藍色的天氣黃色的陽光灑在城市里的每一條街道,街上空氣里飄著像是曬后衣物的棉花香味,一個在臺北的尋常日子。約莫在二年前的夏天開始,我和我的創業伙伴謝耀輝會在這樣的夏天接待來自北京的創業者。作為創新中國校友會此次臺灣行中唯一的臺灣人,并同時在北京和臺北發展業務,能夠在臺北迎接大家并建立珍貴的友誼,自然是我們的榮幸。
大家來訪的重點,是臺北正在舉辦的IDEAS Show,這個由信息工業策進會主辦的網絡盛會,是臺灣最重要的新創企業展示平臺(形式和內容類似“創業中國DEMO China”),催生了「愛情公寓」、「愛評網」、「活動通」(活動行的國際站)…等等幾乎是臺灣最好的網絡公司;顒油ㄗ鳛閮砂度鼗顒恿孔畲蟆⒆疃嗳耸褂玫幕顒悠脚_,也是IDEAS Show的首獎得主,今年除往常般為IDEAS Show售票外,我在開幕致詞時也表示支持IDEAS Show繼續承辦的立場。大陸的創業者,我們在北京、上海甚至是諸多新興園區如嘉定、天津等地,擁有非常多的資源和來自公共部門的關注,以非常實際的措施幫助創業者將夢想化為現實。反而在臺灣,在空氣里帶著甜味、街上灑滿著秀雅的光線彷佛陽光都不那么有害的環境里,臺灣的創業者除了自己之外,并不擁有過多的資源。
大部份的創業者失敗于臺灣這種偏安的環境里,而少數能夠鞭策自己的臺灣創業者,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讓個人更專業、更堅強、百毒不侵,每個人都如同超人般多才多藝。大陸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資源豐富,人人對IPO這類的詞匯朗朗上口,在這樣環境里成長的大陸創業者,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將更多資源調動起來。這就形成兩岸創業者在原始心智上的巨大不同、而也正是兩岸創業者能夠互相學習之處,我認為若能同時具備體察細節的能力和調動市場的格局,必有大成。
在大會進行中,我最享受的是我們自個兒創新中國校友會對項目的點評。每個項目6分鐘,鮮碼頭創始人陳述家在微信上實時作文字點評轉播。我認為不論是在“創新中國DEMO CHINA”或在美國的DEMO Cye上,能夠得到和評委的互動和建議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創業者的個人格質和反應能力也才得以展現。我記得在“創新中國DEMO CHINA”上,評委的點評通常是句句到點上,創業者也經常能有條理的立即反應,畢竟,項目是自己的,自己應該最清楚。然而,臺灣或許太保護創業者了,甚至將創業者視為學生相待。然而,創業畢竟是需要在市場上短兵相接,而最好的訓練永遠是「作戰」或「對練」。有趣的是,大陸朋友喜歡臺灣的柔軟有禮,臺灣朋友羨幕大陸朋友的氣場強大,在這點上又恰恰呈現了兩岸的異同與互補之處。
活動行提供自主活動報名和售票平臺,不論是個人主辦者或商業主辦單位、從沙龍到大會,都能享受我們獲獎無數的活動代管和營銷平臺。放眼兩岸三地,CYE活動行是亞洲擁有最多活動量、最多知名活動主辦單位采用的活動平臺,期待透過平臺的成長,我們未來能在北京、臺北,在更多地方接待更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