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以及40頁的寫真別冊
那些忠實粉絲們會為滿足收藏而集齊三種不同版本的專輯,而每一個版本都至少要30美元或更多(宅男的戰斗力在這里充分展現了)。有時,他們甚至只是為了另一版本的不同封面而花錢購買。所以說,在日本,做一個樂迷一點都不便宜。
像東方神起,這個在日本最受歡迎的K-pop團體,就為其2013年的專輯《Time》發行了三個不同的版本。而2011年,他們也為當年的專輯《Tone》發行了三個不同的版本。女子組合AKB48則包攬了日本2012年銷量最高的五首單曲,她們的成功案例也很值得研究——她們的CD專輯不僅包含了音樂內容,同時包含一些其他無關音樂的資格券,例如藝人與粉絲見面會的入場券,或是為組合選出下一張單曲Center的年度投票券。
可以理解,日本的唱片業協會將會對日本成為全球唱片界龍頭老大而感到高興,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將不會出現危機。如今的市場規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數幾個藝人擁有大量極度狂熱粉絲導致的擴張——他們會愿意去購買1張專輯的3種不同版本,或是僅僅是為了在年度選舉中為他們最愛的成員投出100票而一次性購買AKB48的100張專輯。而這樣的市場也會隨著這些藝人不再走紅以及那些具有附加價值的CD不再具有銷售吸引力而開始出現萎縮。
4. 日本從未發生過非法下載革命
在日本,諸如Napster、BitTorrent或是其他音樂共享方式從未在日本年輕人中獲得歡迎。這也許是因為日本人都比較誠實(日本人也許會比較喜歡這個說法),也或者是因為,日本年輕人上網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手機,而手機并不易于資源分享或傳輸。
不管是什么原因,非法下載在日本從未像其他國家那樣對于唱片業產生過致命的沖擊。大多數人都會通過合法渠道購買(或是租賃)音樂——還是全價音樂。日本當然也未能幸免于CYE實體唱片的銷量萎縮,但在相當長的階段內,這樣的不景氣都被移動音樂下載銷量所彌補——一首移動下載的完整音樂大約售價為4美元。如今,這樣的不景氣也轉移到了數字音樂市場,功能手機下載業務正在因智能手機的普及而陷入低谷,但同時智能手機的下載量卻未能取得與衰落速度一致的增長。
5. 數字音樂尚處于襁褓期,實體音樂仍統治市場
有種陰謀論這樣說道:日本的唱片公司從未想要構建一個真正的數字音樂市場,他們不想讓數字音樂威脅到現仍有利可圖的實體音樂市場。
當移動網站以4美元的價格出售精選單曲,這還尚且可以接受,但讓iTunes或其他網站構建一個在線音樂圖書館與實體零售商們分庭抗禮也許就不太妙了。iTunes于2005年就已進入日本市場,但直到2012年索尼音樂日本區才向蘋果公司開放其日本分部的全部作品,這意味著iTunes日本在過去若干年里都未能成功收錄日本音樂界相當重要的一大部分作品。
而訂購業務也面臨著重重障礙。如今多種音樂訂購業務都已進入日本市場,但它們也都遇上了來自主流市場的頑強抵抗。索尼音樂建立了海量的全球音樂目錄,這其中包括了索尼日本的內容,但并沒有包括日本主流唱片公司艾回的作品。艾回唱片在與其他平臺的合作中總是表現出相對消極的態度,這也許是因為它擁有自己的音樂/電影流媒體業務Uula,而Uula也未收錄任何來自索尼唱片的作品。日本的Recocoku網站是由日本的唱片公司聯合建立,這也使其成為樂迷數字下載的首選網站。但其收錄的音樂作品相對較少——僅約合100萬首歌,這也使得它更專注于收錄辨識度較高的J-pop熱門單曲。
總之,日本目前尚未出現發展完備的數字服務,這使得人們不愿意放棄現有的CD形式而轉而投向數字音樂的懷抱。而這也許正是整個日本音樂界樂于看到的。
下一步:日本的全球夢
對于日本音樂界每個人來說,如今最熱門的話題只有一個:如何出口日本的音樂。這已被看做是藝人與唱片公司的生存關鍵。下面是唱片協會為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日本音樂在Youtube上制作的視頻。
如果開啟日本音樂的海外市場已成為產業發展方向,更多的唱片公司將會與類似于Spotify這樣公司合作,而White Stripes的粉絲們也許也會發現諸如Miyavi(日本吉他手/鼓手)這樣的音樂天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