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互聯網,傳統電視如何接招?
智能電視是未來的市場藍海,多家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到2015年,智能電視將有望超過90%,成為市場上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互聯網企業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機,顯然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潛力。
實際上,互聯網企業不是要顛覆電視行業。樂視、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實際上成為智能電視產業的鯰魚,推動電視的智能化進程。這令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也不得不表示,互聯網企業的進入,讓電視行業從傳統產業又變成了朝陽產業。
面對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挑戰,傳統電視還有很多機會,擁抱互聯網,或許不是夢魘,而是巨大的機會。
第一,開放的心態擁抱互聯網。 傳統電視并非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沖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號召海信要有互聯網精神,并親力親為,從互聯網公司引進更開放的人才。
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也認為,IT和互聯網企業切入彩電領域,會攪熱這個市場,共同將蛋糕做大。
在海信傳媒網絡公司副總經理高雄勇看來,智能電視是電視機的救贖,怎樣讓更多的年輕人回歸到電視機這塊屏幕前,這是當前智能電視的任務。“現在年輕人看有線電視的越來越少了,都是通過網絡來看視頻。所以我們必須往這個方向去轉,只有這樣,大屏才有機會吸引年輕人重新回來。”
TCL集團也對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持開放態度,去年聯手騰訊推出跨界產品“冰激凌”。今年又將與愛奇藝推出智能電視新品。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在電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TCL多媒體將積極尋求與互聯網和IT企業合作。
第二,軟硬結合的策略。 未來的電視,不再是硬件的天下。軟件和內容,尤其是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從微軟的發展歷程和蘋果的迅速崛起來看,軟件的發展決定了一個企業的興衰。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創新策略”分析師蒂姆·巴佳林(Tim Bajarin)認為,軟件能夠為硬件插上騰飛的翅膀,他指出,當你回顧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就能發現,一旦硬件基礎建立,并誕生了操作系統和應用開發工具,該硬件就會立刻騰飛并顛覆傳統產業。這種發展歷程都已經在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領域得到了驗證,電視機有望成為下一個借助智能操作系統實現成為平臺的重要設備。從阿里、樂視競相發布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來看,智能電視主戰場將是操作系統。
第三,創新營銷模式。海信、TCL、創維等傳統家電廠商擁有健全的銷售渠道,品牌推廣、代理費用、鋪貨成本和渠道建設讓廠商成本支出巨大,而不得不提高價格來實現盈利。而互聯網企業樂視則砍掉了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全流程直達用戶,大大的縮減成本。當然傳統家電廠商要參考樂視建設自有電商平臺,但是社會化的營銷模式,會成為傳統廠商的重要參考。
第四、升級用戶服務理念。傳統家電廠商,賣出產品,就意味著服務的終結。只到更換產品,用戶都很難與廠商進行溝通。這種模式的問題就在于,只有未付款的消費者,才是目標用戶。
互聯網改變了這種模式。用戶收到智能電視,只是服務的開始,互聯網企業通過微博、微信和論壇,收集用戶不滿和建議。根據用戶的建議和不滿,持續改進產品體驗。操作系統定期更新,高管參與客服等全新的理念,都與傳統家電廠商的客服體系有天壤之別。
互聯網的模式未必是最好的,但無論互聯網還是傳統電視企業都必須認識到:用戶是產品的上帝,上帝也要求新求變。把握住產業大趨勢和用戶根本需求才是制勝的法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