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這個曾被認為是抵御調控寒流的避險投資領域,在部分城市或將面臨風險。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日前在北京發布《中國商業地產藍皮書——商務地產發展趨勢報告》(下稱《報告》)指出,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商務地產投資存在極大風險,尤其是在新城建設量過大、投入過多的城市。
《報告》將涵蓋于商業地產大概念中的寫字樓類型物業統稱為商務地產,以示和以購物中心為主要類型的商業地產概念相區分,并援引機構研究成果稱,二三線城市的在建商務地產項目如果按期完工,將會讓部分城市的寫字樓存量實現翻番,甚至翻兩番的增長,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可以吸引到足夠多的產業及就業來實現商務地產需求的同步增長。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苗樂如表示,從2010年起,辦公樓內的物業產業在開發投資、開竣工面積以及銷售數額等關鍵數據上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住宅和商業營業用房。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共完成辦公樓開發投資達3649億元,同比增長達36.9%,高于住宅投資18.9%以及商業營業用房投資的26.9%。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諸多城市面臨著截然不同的發展前景,以及不同的市場,諸多環節的差異可能導致不同城市的商務地產市場在未來的表現呈天壤之別。以北京為例,商務地產供不應求的狀況曾推高北京市寫字樓租金繼續飆升,在2009~2012年底短短三年內平均租金已經翻了一番有余。但到2016年底,北京商務地產新增供應在最理想的狀態下也不會超過200萬平方米,不會給龐大的北京商務地產市場帶來太大的沖擊。
對此,北京金融街的主要經營商、以北京為大本營的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02.SZ)副總經理王志剛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除了硬件條件之外,商務地產能否為業主提供到位的資產服務、商務服務、物業和生活服務,是未來吸引業主的關鍵因素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