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智能硬件已經掀起一波高潮,但在投資圈十分謹慎。不過,最近半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投資圈開始對智能硬件津津樂道,并爭先恐后的開始投資硬件項目,出手不凡,這是為什么?
這段時間,我有機會分別與剛剛獲得融資的硬件創業者、天使投資人等交流,并試著從中尋找答案:
1、差別化價值開始體現
這一點我首先想到的是咕咚網,咕咚網最近剛剛宣布獲得由深創投領投的第二輪融資,規模6000萬人民幣。這個數值,在國內智能硬件領域已經是不小的數據,最近在深圳與主要參與咕咚網這次投資的深創投投資經理李程晟聊,了解到這筆資金馬上就會到位。咕咚被認可從手環產品的跟風潮中開始找到了自己的差別化價值。
咕咚網第二輪融資消息公布后,我第一時間與其CEO申波進行了交流。我發現,經過過去的一年,咕咚網的思路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僅是一邊嘗試做硬件,一邊做軟件和服務。
申波所講內容的核心有2點:一是給智能硬件的新參與大公司做用戶管理,利用的是其“咕咚運動+”應用現在積累的1000多萬用戶量,還有其云計算平臺。華為的TalkBand和三星的Gear是這樣的例子,TalkBand后端軟件和用戶管理,完全是咕咚在做,Gear也內置了咕咚運動的應用。二是為智能硬件的參與者提供條件,簡單的講,是利用他們積累的技術,針對各個領域做一些智能硬件的方案,讓愿意參與智能硬件的傳統企業能夠快速參與到智能硬件行業。
李程晟認為咕咚的核心價值在于,“軟件方面有1千多萬的用戶,每個月還在以40~50萬的下載量增長,同時也需要能看到硬件本身的銷量收入。”
2、投資也要先“占坑”
回顧幾位投資人和創業者的話,其中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是,投資智能硬件也需先占坑。
現在看,硬件投資有一些弊端,比如投入大,收效慢,看到結果的時間也長。但從大方向上來看,智能硬件的興起是趨勢,所以,誰都不愿意被落下,需要提前布局。
目前在國內投資智能硬件比較活躍的基金和投資機構主要有:戈壁投資、IDG、經緯創投、順為基金、紀源資本、創新工場、五岳資本、秉鴻資本等等,以及來自互聯網巨頭們的布局,像奇虎360以及小米、京東等。
在現階段,智能硬件的投資是以天使輪或Pre-A輪為主,像深創投這樣的B輪投資者是少數。其實,用BroadLink創始人劉宗儒的話說是,現在國內的主要投資基金,沒有哪一家不在各路聊項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