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支付寶CEO彭蕾的一次內部講話,在她看來,互聯網改變了很多的行業,它的本質其實就是數據。而傳統金融機構在數據的利用以及挖掘上面,其實是有非常大的空間的。至于互聯網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在她看來,則可以細分為三個層面。
我今天想要講的從我們互聯網屌絲的角度,怎么看所謂的互聯網金融。
金融機構對數據的利用遠遠低于互聯網行業
先講一講我的理解。
今天的互聯網對整個傳統的行業改變是一個演進的過程。首先它改變了大家獲取信息的方式,所以對傳媒這個行業改變是很厲害的。第二,它改變了零售也就是買東西、娛樂的方式,大家今天看,你有多長時間是坐在電視前面的?有多少看視頻是在網上、Pad上完成的?所以它在慢慢改變這一切。
所以我覺得互聯網對金融行業的改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那為什么這個改變會引來這么多的關注呢?因為金融是一個特別高度監管的行業,它本身的復雜性決定我們今天必須小心面對這個事情。所以我覺得現在是一個特別正常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互聯網行業、金融行業、監管方三方共同來面對的時候完成的、包括銀行在內。
金融的本質就是數據加信用
接下來我想講的就是,互聯網的本質是什么。它改變了這么多的行業,它的本質是什么?
其實我們的理解是,互聯網的本質,其實是它通過很多很方面的應用獲取大家的數據,然后依據這些數據,可以再去延伸出很多的服務和所謂的創新的一些體驗。所以我覺得這是互聯網的本質,它是數據獲取的一個方式。
所以,不管是傳統的PC還是移動互聯網,說到底還是一種在獲取數據的不同終端、設備和不同的應用而已。所以,互聯網的本質是——數據。
順著這個話來講呢,我自己面對金融一點不成熟的理解是,金融的本質其實也是數據,數據加信用。
今天傳統金融機構,其實我就覺得包括像銀行開戶,放貸時候進行核查,所有的這些都是在獲取數據,并且用銀行的這種方式去驗證他的可信程度,包括你今天要去上一個理財產品,或者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所以,我覺得金融的本質,真的就是通過獲取數據,并且建立起這一套信用模型。
從這個角度看,今天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也好,傳統金融也好,究其本質,從互聯網這個角度看,又回到數據和信用這兩個維度上。
傳統金融機構在數據挖掘上空間巨大
我自己感覺,今天,傳統金融機構在數據的利用以及挖掘上面,其實是有非常大的空間的。
說白了,其實像工商銀行、興業銀行、還有像中信銀行,其實有大量的客戶數據、大中小各類企業的數據。但今天就說我們這些金融機構對這些數據的利用,這個我還是不客氣地講,還是遠遠低于互聯網行業對數據的利用。那么,其實傳統金融機構轉型過程當中,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領域。
當然,也有很多現實的困難。因為很多銀行行長也跟我說,彭蕾你不知道我們這個包袱也很重,今天你要涉及到數據改造的話,整個IT系統、包括你的業務系統,整個的金融行業數據是散存于各個部門?什么公司金融部、零售、信用卡中心……它這個業務區隔條塊是被打散的。
第二個就是說這個轉型,IT系統的業務轉型短期之內是出不了效應的,你有多大的這個容忍度可以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我覺得這其實也是金融機構今天比我們會略微多一點包袱的原因。
但是我自己覺得真的銀行大量的數據,是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這我是對金融一點粗淺的理解。
端、中間層、大數據平臺,缺一不可
最后,我就講講今天互聯網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我們自己的理解,其實分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叫做“端”。
端是什么意思?今天用支付寶也好、用微信也好,其實都是端。
端是什么?端是應用,端是終端。就是你通過手機,通過上網,通過什么網站,通過什么應用,獲取了什么服務,這都是端層面的服務。今天所謂很多的創新——傳統的PC網站,現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應用,都是屬于端上的。
還有,通過什么樣的管道?包括現在的各種硬件終端:iPad、手機、還有圖象,藍牙……這個領域的創新是無窮無盡的,包括像今天我們在談論的余額寶也好、小額貸款、剛才講的一些好的應用……其實這個層面的創新,我自己覺得其實并不是最難的,因為今天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便利還不夠豐富,那么基于項目本身,其實我們的創新并不是很受局限,可以盡情地、天馬行空地去想。我覺得這是第一層面,就是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