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兩個滿腔熱血的設計師提出了出租充氣床墊的創業想法,并辭去之前穩定的工作開始搭建公司網站。可惜,這個想法并沒有獲得投資人和消費者的青睞,很快這兩個人陷入困境:信用卡透支、資金鏈短缺、找不到客戶。走投無路的他們甚至通過在網上賣麥片的辦法籌集資金支持創業。2年后,這對創業者瘋狂的熱情終于打動了孵化器Y Combinator(YC)的創始人Paul Graham,獲得了在YC孵化的機會。在此期間,他們得到創業導師的指導,調整原本的商業模式,并進一步改進自己的網站。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場估值已經超過百億美金。它,就是火遍全球的在線房屋租賃網站Airbnb。
從山窮水盡到風生水起,Airbnb就是孵化器創造奇跡的典型案例。很多創業者對孵化器充滿好奇:他們更喜歡什么樣的項目?他們能提供什么樣的培訓?為什么他們對創業企業可以點石成金……?本文通過分析比較全美兩家頂級孵化器YC和TechStars的異同點,幫助創業者揭開孵化器的神秘面紗。
錄取標準大不同
YC和TechStars分別是全美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孵化器。對創業者來說,如果能進入這兩家孵化器,仿佛就意味著自己的公司能獲得最高端最先進的創業資源,從此前途無量,A輪B輪通通不在話下。因此YC和TechStars的申請難度據說不亞于常春藤名校。不過,兩家孵化器的錄取標準卻大相徑庭。
對YC而言,他們歡迎任何地域、任何行業的創業者進行申請,而TechStars則明確表示更歡迎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公司,暫時不會考慮醫療、咨詢、餐飲等其他行業的創業項目。YC的創始人、前任掌門人Paul Graham曾經多次表示,自己選擇團隊時更看重創業者個人的品質。他堅信即使產品服務尚未成熟,但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一定能有所成就。因此很多在YC孵化的企業并不成熟,有的還只是初步的idea階段,但創業者強大的“個人魅力”卻能夠征服苛刻的“YC招生委員會”,取得孵化資格。相對而言,TechStars的錄取標準要客觀許多,他們更看重整個創業團隊的綜合素質,包括所有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成熟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合理可行的商業模式。舉例來說,當初Airbnb的創業者如果選擇投靠TechStars一定會被拒之門外,因為不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產品或服務,Arbnb都不符合TechStars嚴格而客觀的篩選程序。
孵化器文化氛圍差異大
YC一年開放兩次申請機會給創業者,每次大約招募60多人,被選中的創業團隊需要在孵化期間(一般是3個月)搬到YC所在地(Mountain View)辦公。而TechStars則在紐約、波士頓、西雅圖、博爾德四個城市設有招募點,入選的企業可以選擇其中之一就近孵化,TechStars奉行“小班化”原則,每個城市的招募點每次只接收10個左右的創業團隊。
兩個孵化器的文化氛圍具有顯著差異,對參與孵化的創業團隊來說,仿佛是身處文科班與理科班的不同。YC強調學員之間的獨立性,不同的創業團隊會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區域,導師一般都是YC內部人員,或者是之前被YC孵化后表現優異的“學長學姐”。這種對“獨立性”的關注,也避免了具有類似產品或者類似商業模式的創業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同時,在YC的孵化經歷更像是一段重新做回學生的經歷,導師會有固定office hour與學員進行單獨溝通,提供建議和指導。而在TechStars,不同團隊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要頻繁很多。進入TechStars的團隊會共享辦公區域,可以隨時切磋討論。換句話說,在TechStar的創業團隊,更像是一幫組隊做項目的理科生,相互學習、互通信息、共同進步。同時,為了避免類似企業或產品的惡性競爭,TechStars對外招募時,會考慮將這些創業團隊分配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班級進行孵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