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米手機最近出現一些問題,國產手機也都在表面表現出對小米手機的“不屑”,但事實上,國產手機這幾年都在將小米手機作為自己互聯網化道路的比照。但小米手機的路真的能夠復制嗎?又有必要復制嗎?國產手機的互聯網化之路又該如何走?
小米手機成功的偶然性
毋庸置疑,小米手機是成功的,起碼從2010年到2013年連續三年掀起了小米旋風,尤其對傳統手機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這些手機廠商起先是不解、憤懣和質疑,然后開始瘋狂地將小米奉作互聯網的神靈開始學習,認為小米的一切都是對的,如應該自己做電商,應該搞粉絲經濟等等。
不過,小米的成功真的是一種偶然,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產物。首先,從天時的角度來看,小米手機誕生于蘋果和三星高端手機當道的環境下,用戶客觀上需要性價比高的產品;其次在地利上,小米并非來自通信行業,而是脫胎于純種的互聯網行業,從思維模式上更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手機如何做。
更重要的是,小米手機的成功來自于雷軍這個人,雷軍在互聯網行業的浸淫以及行業的人脈還有對網友的號召力,幾乎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做到,這是小米手機成功最大的人和因素。
進入到2014年,小米手機的成功也在發生變化,不僅其期貨的模式本質被揭示,而且更多的問題被揭露出來。例如小米手機的質量問題被頻繁報道,供應鏈跟不上也被認為是小米3S遲遲不能發布的重要原因。歸根結底,對于手機這樣的科技產品來說,雖然靠個人或者品牌的魅力可以一炮而紅,然而要想持久紅下去,還是需要回歸到產品、渠道等最傳統和最核心的上面。
自建電商的誤區
最近,國產手機有個潮流,就是自己做電商,可能是受到小米的鼓舞。小米現在將自己包裝成除淘寶、京東之外的第三電商。據說這是小米手機成功的重要秘訣。
一鯊認為,國產品牌正在進入一個自建電商的誤區。電商的確是手機渠道變革的趨勢所在,因為消除了中間環節,可以很好的降低產品的流通成本,電商渠道正在以雨后春筍的速度發展。無論是京東這樣的B2C電商,還是天貓這樣的平臺電商都在手機市場上投注了力量,并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擺在國產手機廠商的面前有兩條路,自建或者共建。大部分的國產手機選擇腳踩兩只船,既努力發展自己的網上商城,也在積極和京東、天貓等第三方電商渠道合作。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自建電商絕大多數并不成功,主要原因還是用戶習慣問題。用戶買手機,已經形成了上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的習慣,這些平臺上因為有最全的商品、最多的用戶評論,方便用戶選擇,反觀廠商自己的網上商城,不僅產品款式少,而且因為用戶少沒有能夠形成社區氛圍,無法引起更多的互動。這些因素都導致廠商的自建電商普遍不溫不火。
電商看似只是簡單的網上賣貨,實際上需要非常專業的綜合能力,如何進行選品,如何進行類目運營,如何進行庫存管理,如何進行供應鏈管理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即使像騰訊這樣的土豪都最后被迫放棄電商,可以看到電商并不是有錢、有決心就能玩轉的。國產手機的網上商城普遍都處于非常初級的水平,完全和京東等成熟電商不在一個檔次。
超越小米的捷徑在哪里?
其實,小米在電商上的所謂成功只是表面,國產手機真正需要借鑒的是其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正如一鯊之前總結的那樣,就是“迭代、用戶、精品”六個字,而是否自己做電商只是表面現象,不是小米真正的內核。國產手機廠商千萬不要丟了西瓜去撿芝麻。
事實上,中華酷聯最近這一年正在與小米的較量中彎道超越,除了自身在供應鏈管理、技術研發、質量控制這些方面具有深厚底蘊之外,通過與京東等電商渠道的合作功不可沒。例如,努比亞從默默無聞的品牌,借助京東的JDPhone計劃,一舉成名,還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手機。而華為榮耀3C也通過與京東的合作,成為千元智能機中最具熱度的手機。
相比自建電商,與京東這樣的綜合電商平臺合作,是國產手機品牌彌補互聯網精神的一條捷徑。這是因為綜合電商平臺具有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通過分析可以對手機廠商的產品開發和營銷等帶來直接助力。而且,綜合電商平臺因為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經驗,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上并不輸給小米,與其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我還是那個觀點,相比小米,中華酷聯才是未來國產品牌的真正中堅力量。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必須兩條腿走路,既要有過硬的技術能力、強大的質量控制機制以及供應鏈管理實力這些“傳統”的東西,又要有“迭代、用戶、精品”這樣的“互聯網”精神,國產手機廠商的“水泥”加上綜合電商平臺的“鼠標”,才能真正的實現最完整的能力。
自己做電商看似正確,其實不是好的選擇,通過和綜合電商平臺合作的方式補足互聯網的短板才是捷徑之選。依靠產業鏈的力量,而不是孤軍奮戰,才能超越小米,乃至挑戰蘋果、三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