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人口資源壓力+當家難】
雖然我國擁有數不清的河流湖泊,但當這“生命之源”平分給13億人,我們就只能和沙特、阿聯酋這樣的沙漠之國,一起站在聯合國的缺水名單當中;
雖然我國地下蘊藏的煤炭總量位居全球三甲,可被13億人一分,我們的排名就會迅速下滑整整五十位;
雖然我國人腳下涌動的石油總量,就連OPEC成員國都要羨慕,但人均以后,我們又會被全球四十個國家遠遠甩在身后。
13億人要吃飯,平均每天就要吃掉160萬頭豬,就要消費掉大約13億公斤的糧食。
13億人要生活,每天就有10萬噸垃圾需要填埋,就有3個西湖的水要被馬桶抽掉;
13億人要發展,每天就要動用相當于建一個長江大橋的財政資金。
中國人的日常開銷究竟有多大?也許在北方這個最大的煤炭樞紐,你會得到一種答案。
大秦鐵路線上,像這樣一座三百多米長,十五、六米高的煤山,通常只需幾個小時的時間就會被完全搬空。中國每三盞燈里就有一盞必須靠這里運出的煤來點亮。
秦永紅 太原鐵路局運輸處副處長
“幾乎每10分鐘就要發出一趟萬噸或者2萬噸的電煤專列,像大家看到的,每一根線就代表一列萬噸或者2萬噸的重載列車。”
這蜘蛛網一樣的圖表顯示的,僅僅是大秦線一天的運輸情況。像這樣的運輸密度,全世界絕無僅有。而這條能源大動脈現在承載的運量,已經是它設計運送能力的4倍。繃緊的不僅是鐵軌,還有鐵路線上每個職工的神經。
春運,這是中國人創造的獨有的生活景觀。每年春天,要將超過20億人次的出行妥善安排,相當于幫每個中國人都搬一次家。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活動,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政府,有過中國政府類似的體驗。
是的,也許只有當你真正近距離地去觀察這個國家的每個細節,你才能明白,要支撐起13億人的衣食住行,是個多么復雜、龐大而又艱難的系統工程。
當家難。怎么當好中國這個大家?即便是世界頂級管理大師,恐怕也難以給出完美的答案。
【短片:人口總量壓力(發展難)】
當這個貧瘠的農業小縣僅僅用了三十年就變成全球小商品貿易中心,這里的常住人口也從2萬猛增到100多萬。這些密密麻麻的儲水罐,這些警戒線下裸露著黃土的水庫,已經和這里的商業奇跡一樣搶眼。人多了,水不夠用。怎樣堵上未來20年1億立方米的用水缺口,是目前義烏發展最大的難題之一。
當這片只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連續二十年創造出位居全國第一的GDP的時候。二十年外來人口增長7倍的壓力,也讓如今這里的發展面臨缺地困境。
涂高坤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
“加上外來人口,我們現在是1億多人,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一個省份之一了。所以在我們廣東來講,土地資源和人口的矛盾,應該講在全國是最為尖銳的一個省份之一。”
當這一個個擁擠不堪的招聘會,最近五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城市,我國的大學畢業生依然在以每年六百多萬的速度涌向社會。
【短片:不斷加重的就業砝碼】
未來五年,我國新增大學畢業生每年將高達600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每年要新增600萬到800萬人,而城鎮新增失業人群每年也將高達500萬人。如果再加500萬還沒有安排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下崗職工,www.fswenwen.com每年中國需要解決的就業崗位就是2400萬個。
雖然通過多年努力,我國創造的新增就業崗位已經連續四年超額完成任務,每年都能提供1200萬個就業崗位,但依然還有1200萬的巨大缺口。
13億,龐大的人口總量,依然壓在我們的心口,一如三十年前。
【短片:計劃生育與工業化】
1978年,一部轟動大江南北的喜劇電影在全國上映,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計劃生育的電影。不過,對于當年的中國來說,選擇計劃生育,卻并不像電影里那樣甜蜜輕松。
事實上,究竟是人多好還是人少好,歷史總是給出不同的答案。
數量龐大的中國人口,曾創造出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燦爛的文明。這些新穎農具每一次在中國出現,都代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從公元前一千年前后的西周時期開始,中國就取代埃及和巴比倫,成為世界的人口中心和經濟中心。
史學家司馬光在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上,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話,“民多則田墾而稅增,役眾而兵強”人多,賦稅就多;兵力就強。這也被后來的中國帝王,當作國家興亡法則的最好總結。
翟振武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
“這是一個農業社會,勞動生產力水平很低,所以這個生產的增加,財富的增加,主要是靠勞動力的貢獻,所以對勞動力的追求,其實就是他對財富的追求,對這個生產價值的追求。”
亞當•斯密在他著名的《國富論》里也曾這樣寫到:“一國繁榮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居民人數的增加。”從康熙至道光,中國人從不到1億猛增到4億,150年里翻了兩番,完成了我國古代史上人口最大規模的一次增長,此時全世界每三個人里就有一個是中國人,而與它相對應的,是那個時期的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例,超過了1/4。中國的繁榮與富足讓西方人望塵莫及。
然而,當中國啟動工業化列車,人口載重卻成了大問題。英國工業革命初期,他們的人口只有區區1000萬,還不到全球的2%;1935年羅斯福新政后的美國,人口也不過才一個億,只占全球的5%。而新中國開始工業化轉型的時候,身上背負的人口是5億4千萬,占全球的1/4。
鄭曉瑛
“中國不僅是一個人口大國,更具體地說,實際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那么帶著這樣一個大的基數的農業人口進行這個工業化的轉型,這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那么西方的工業化這個進程,和他們的經驗從來也沒有提供過一個如此大的農業人口的國家是如何轉型的經驗。所以中國完全走了一條自己的工業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