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人口技能素質】
當中國制造努力擺脫原來小作坊式的生產,試圖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家卻驀然發現,自己企業里最基本的員工素質,離想象中還有相當的距離。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執行總裁
“我們現在所有的裝備都是世界一流的,一流的裝備需要一流的人才,如果人的素質達不到,再好的轉杯也不一定也生產不出世界一流的產品!
由于工程師和技工的操作水平都有限,同樣的流水線,同樣的材料和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依然在工藝上存在差距。無奈之下,格蘭仕只能一邊遠赴海外尋找人才,一邊花錢自己培養技工。
梁昭賢 廣東格蘭仕集團執行總裁
“中國制造要走向世界,要成為世界的一流制造,要挺起中國制造的脊梁,靠誰,靠的是人才。”
縱觀近代世界發展史,一個國家的昌盛,離不開對國民素質的重視和培養。
二戰后的日本,物質資本幾乎蕩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最為重要的部分,cye.com.cn具有知識水平的人大量存在,這促成了它后來的崛起。
而美國南北戰爭以后,大力發展職業中學,也造就了一批實業家和發明家。第一架飛機的發明家萊特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鄔滄萍
“為什么印度里面,IT軟件,確確實實在全世界里面獨一無二的,我們叫世界的工廠,人家叫世界的辦公室,人家在這點上,它的文化素質,它的英語水平,顯然還有一點,在國際公務員,印度就比我們多。”
翟振武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中國要想創造出美國這樣的GDP的總量,中國不需要13億人,他就應該能創造出來。//國家能不能發展得強盛,民族能不能發展強盛,人口多少不是一個決定的因素,那么技術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質,這個是決定的因素!
姚景源
我們建國六十年,六十年中國人的人均壽命從35歲到了73歲,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實施九年義務制教育,F在中國人三十年期間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翻了一番。我們現在每千人勞動力當中的工程師,就是從事研發人員的比重,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那么推動科學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勞動力。顯然,我們現在勞動力的素質,我們和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和我們整個社會的需要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在人口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把著力點放到提高人口素質這樣一個根本點上。我們講“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說我們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我們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我們人口戰略的核心。
人者,邦之本也。
中國人自古相信:“民之眾寡為國之貧富”、“民之眾寡為國之強弱”。然而當歷史翻頁,人類步入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貧富與強弱,已經不能再和人口數量簡單地劃上等號。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三十年,中華大地上還將新增2億人口,還將有3億農民要從鄉村走向城市。這意味著,至少有5億中國人需要在有限的國土空間上重新布局。
擁擠,或許還將繼續。每個清晨,我們仍將這樣開始。
盡管擁擠,盡管嘈雜,盡管現代社會的競爭加速了各種不如意。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里,依然流淌著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倫理基因。
家人,是我們幸福的永恒寄托;朋友,是我們永不沉淪的精神港灣。即便是一雙雙陌生的手,也會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給予最有力的支撐。
同一屋檐下,13億中國人,將永遠這樣——相互支撐,走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