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3年,我國就成為了石油凈進口國,此后,這個數字就不斷地增加。從開始進口石油到進口1億噸,我們用了11年時間;從進口1億噸到逼近2億噸,卻只用了3年時間。
我國的石油進口步伐,正在以“超速度”向第一大國沖刺,這一趨勢還會不斷地向上延伸。有人預測,我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在2020年將超過60%,需要進口石油2.5億~4.3億噸。
那么,我們未來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資源需求呢?
王安建
因為經濟發(fā)展和礦產資源的耗費,有它必然的一種規(guī)律,有它波次性的特點,中國恰好處在礦產資源耗費高增長的階段,而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這個階段。我們國家也要經過礦產資源耗費高度增長,然后緩慢增長,然后到逐漸下降,這么一個過程。
借鑒西方工業(yè)化國家資源消耗的規(guī)律,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對我國在2020年的資源需求做出預測: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翻兩番的目標,預計我們能夠用發(fā)達國家工業(yè)化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礦產資源量的一半,cye.com.cn來完成我國的工業(yè)化過程。在2020年,我國需要煤炭36—37億噸,粗鋼4億噸,銅760萬噸,鋁1900萬噸,鉀鹽1700萬噸,總能源需求是33—34億噸石油當量。
年產超過千萬噸的唐山鋼鐵公司,每天就需要焦炭2萬噸,其中65%依賴外采。每年需要1600萬噸鐵礦石,其中80%來自于巴西、澳大利亞等境外礦山。
2008年,我國鋼鐵企業(yè)發(fā)生虧損,其原因就在于高昂的鐵礦石成本。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每噸136.2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48美元。僅這一項,全行業(yè)就多支付成本達1460億元。
王義芳: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
資源有些是不能節(jié)約的,就好像,你比方,做這鍋粥要多少米,你減少米再做成粥,這肯定不行的,我們算(噸需要鐵)1噸6也好,1噸6多也好,這是一點都不能少的。從資源來講啊,可以說制約著中國鋼鐵業(yè)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因素
從世界礦藏分布的自然狀況來看,世界前八家跨國礦業(yè)公司擁有全球礦業(yè)資本市場75%的份額,控制著世界上大部分的鐵礦和鋁土礦資源。巴西、澳大利亞、印度三個國家的鐵礦石占世界總產量的60%,占世界貿易量的90%。智利、秘魯、印尼三個國家的銅礦占世界銅產量的52%,貿易量的90%。我國很多礦產資源就是來自于這幾個國家。
姚景源: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
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占全球大概15%左右(人口)的西方工業(yè)國,它在工業(yè)化進程當中,他們消耗掉的資源量,占了全世界資源總量的60%。我們13億人口現(xiàn)在占了世界人口總量的20%,我們面對的是全世界的資源已經被這些發(fā)達國家消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賴進口資源來支撐我們中國完成工業(yè)化,這條路我們是走不通的。
當中國來到工業(yè)化這個園地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全球資源的市場上已經人滿為患。
我國的部分產業(yè)大量依賴資源進口的同時,外國資本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內地的資源。
貴州爛泥溝金礦、遼寧貓嶺金礦、云南播卡金礦,探明儲量都在100噸以上,遠景儲量分別為150噸、300噸和400噸,被國土資源部稱為“世界級金礦”。但是,這三大金礦分別被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別高達85%、79%和90%。
針對地區(qū)分布不均的資源稟賦,早在50年前,我國就開始了南水北調的規(guī)劃。水、電、油、氣的地區(qū)格局已定,我們無法更改。但是,我們又必須去做些什么。
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這三大工程,就是我國在與分布區(qū)域性極強的資源抗衡,我們用了11500億元,這接近了2007年上海市的GDP總量,大氣磅礴地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了繞山環(huán)水的輸氣、輸電、送水工程。
這是一群特殊的隊伍,每天行走在荒漠戈壁上,進行著地質勘探,尋找著新的可以利用的資源。富含天然氣的塔里木盆地,確定了一個輝煌的目標:10年后,產氣量翻一番,達到400億立方米。
大慶市,在連續(xù)27年高產穩(wěn)產5000萬噸原油之后,下一個目標是確保未來10年每年穩(wěn)產原油4000萬噸。
淮南煤礦,曾經是瓦斯爆炸事故重災區(qū),如今成了國內外瓦斯治理的典范,年產由10年前的800萬噸,提高到現(xiàn)在的5000萬噸,成為中原地區(qū)重要的煤炭供應基地。
在安徽廬中地下1000米處的巖芯中,鉆探出品位高達55%左右的磁鐵富礦,儲量超過了一億噸。
在海拔4620米的青海省祁連山永久凍土帶,發(fā)現(xiàn)了可燃冰,預測資源量達數百億噸石油當量。在能源緊缺的今天,可燃冰被看作是現(xiàn)有能源最可靠的替代品。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陸地區(qū)域采集到可燃冰的國家。
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等,一個個新能源加入到經濟建設的能源大軍行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