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工程不僅僅是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同時也將為我國帶來數萬億元的大蛋糕,能分食一口的企業都將受益匪淺。
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啟動訂單儀式上,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160座機的單通道飛機C919,計劃于2014年首飛,2016年投放市場。盡管距離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還有6年時間,且沒有目錄價格等細節以供參考,這款有意與波音和空中客車競爭的大型客機就拿到了100架啟動訂單。同時,國內機場也已經開始為C919的上市做足準備,例如早在2010年9月份,上海浦東機場就開始修建為C919 國產大飛機試飛的跑道,預計這條伸出海面近兩公里的跑道將在2012 年底建成。
根據計劃,C919將于2014年首飛,2016年試航取證。一般飛機的研制過程中,費用發生會隨著進程的逐漸深入而逐漸增加,預計前3-5年投入為600億元,其中300億元為科研投入,300億元為能力建設。到最終投放市場,相關投入將達到2000億元。
我國投資2000億元的大工程實(博客)施主要動因在于大飛機單位重量的產出價值較一般產品高得多。如果船舶的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為1,那么小汽車為9,電子計算機為300,噴氣客機為800,大飛機則高達1400。在美國,出口一架波音747客機,可以彌補進口12000輛小汽車造成的貿易逆差。這還只是可以量化的直接產出部分,那些不能量化的間接產出部分,更屬于無從統計的“天文數字”。
美國著名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曾對波音飛機拉動美國產業結構升級、科研創新能力提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作過詳盡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波音飛機在研發階段每投入1美元的研發經費,5年后其綜合收益高達34美元;每投入1萬美元,10年后就可以產生50萬美元-80萬美元的收益;在批量生產階段,關聯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率是飛機生產直接效益的15倍。
那么未來大飛機市場究竟有多大?依照中國商飛發布的首份全球民用飛機市場預測報告,從2010年-2029年期間,全球共需要新增干線及支線飛機30230架,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公司這兩大寡頭對這個市場價值的預測約為2.6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共需補充各型民用飛機4439架,是最為重要的增長市場。顯然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未來10年,中國航空工業將經歷同鐵路制造業一樣的飛躍。預計在2015年之前,年均市場規模為100億元左右,而到2020年C919投放市場后,年均市場規模將上升至600多億元。據測算,2020年-2030年,國內需要更新、新增大飛機2000多架,按照6000萬美元/架測算,C919 的銷售總額可達800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將會產生萬億元規模以上的銷售市場,其引發的產業鏈價值將達數萬億元之多。
一般一架大飛機由300萬-500萬個零部件組成,這些零部件需要數千個供應商生產。從大的角度來看,飛機部件主要包括機體、發動機、航電設備、機電設備和標準件及其他5大部分,各自的價值量占比分別為30%、25%、15%、15%和15%。對此,中航電子、航空動力、成發科技、貴航股份、西飛國際等企業將分別攫取其中的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