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讓子彈飛》的制作成本是實打實的1.1億元,由于得到紅牛、佳能的贊助宣發投入5000萬元,也讓《讓子彈飛》在營銷上有了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鴻門宴”一場戲,用了18萬尺的膠片,這一長度足夠拍一部電影了;在央視、衛視和地面頻道投放了15秒、30秒的硬廣,僅路牌硬廣一項,就投入了700萬元,覆蓋了北京四環內1500塊路牌。
大制作、大投入之后終于迎來了大收益。“子彈”超越同檔期的《非誠勿擾2》,現如今票房已達6.5億元。票房之外,《讓子彈飛》網絡版權賣出的價格也是行業新高,目前搜狐視頻已經利用該片嘗試付費模式;還有消息稱,好萊塢某電影公司已斥資買下《讓子彈飛》的翻拍權,傳聞此價格為千萬美元。
《讓子彈飛》的成功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黃斌認為,《讓子彈飛》所采取的大規模、大覆蓋、高密度的硬廣策略其實也是有章法可循的。說到宣傳營銷方面,黃斌用“性價比高”四個字來衡量其成果。
截至目前,《趙氏孤兒》票房已逼近2億元,黃斌認為《趙氏孤兒》并不能算是商業片,而是歷史題材的文化片,這個題材在國內市場上會有個透明的天花板,宣傳做得再大,結果可能都一樣。“目前的票房結果已經相當滿意了。”黃斌表示。
除了搭景和劇組的日常花費及后期制作,業內人士認為,《大笑江湖》的花費并不大。趙本山、小沈陽都是自己的演員,片酬方面也不會是一塊很大的成本開支。而除卻電影票房、版權等收入外,《大笑江湖》還有游戲收入、主題曲在無線增值領域的收入。一部投資5000多萬元的電影,票房接近1.6億元,已經算是大賺。
而向來重視營銷的華誼兄弟,在《非誠勿擾2》上則是選擇用“巧力”。“我們宣傳的著力點還是告訴觀眾:馮小剛的賀歲電影又來了。只是放大和提示馮小剛的品牌。“楊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非誠勿擾2》的營銷成本只占到投資的20%。
此前有消息傳出,《非2》僅前期的廣告植入收入就已經達到了6000萬元,收回了成本。不過,王中磊對于該數額表示否定。
楊郡告訴記者,外界傳20個廣告讓《非誠勿擾2》獲得6000萬元贊助,但其實只有8個合作的贊助單位,城市景點的植入只有與北京旅游局的合作,海南方面并沒有商業的合作;而為了劇情的需要,華誼也拒絕了來自銀行、酒類等多數品牌的植入要求。
“《非誠勿擾2》應該是此次性價比最高的一部電影。”影評人張小北表示,由于《非誠勿擾》已經成為品牌,此次《非2》成本遠不及《唐山大地震》的規模,馮小剛賀歲電影是一塊金字招牌,觀眾一直都很買賬。投資5000萬元,現如今也達到了4.7億元的票房,已超過2008年《非誠勿擾》3.25億元的票房成績。
各自得失《趙氏孤兒》成“丫鬟命”
雖然4部賀歲檔影片在營銷上均表現不俗,但也并非沒有遺憾。
在新影聯院線副總高軍看來,《大笑江湖》檔期切入對位,雖然影片質量不占優勢,但比《趙氏孤兒》提前一天上映使得他們占了大便宜:“《大笑江湖》是豆腐賣出了肉的價錢,而《趙氏孤兒》卻變成了小姐身子丫鬟的命。”
在高軍看來,《趙氏孤兒》片方有一個“小失誤”,選擇在12月4日(周六)首映,結果起片后總是被早一天上映的《大笑江湖》壓著一頭,少拿了2000萬元票房,后來用了一周的時間才反超,票房收了1.9億元。高軍認為,《趙氏孤兒》的前半段水準是賀歲檔4部電影里最好的,但是利潤卻最少。
而靠植入廣告回收了投資成本的華誼兄弟也依然有著自己的煩惱。影片中,演員們吃、穿、住、行,以及所使用的手機均被觀眾質疑是廣告植入。“馮小剛的電影,尤其是現代戲,植入廣告是一個不變的話題。也許某一天馮小剛的電影里一個植入廣告都沒有,或者將劇中的產品打上馬賽克,觀眾是不是又會不自在了?”楊郡表示,任何東西都是可以與產品結合的,但是如果影響到劇情,華誼就會放棄。
張小北認為,在整個電影營銷中包括宣傳、硬廣投入、商務植入、后產品開發等諸多方面,而目前多半的影片還停留在宣傳而非營銷,后產品開發相對滯后,目前的中國電影營銷還處于一個概念起步階段。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好萊塢的電影營銷已經非常嫻熟。以《黑暗騎士》為例,采用了一種虛擬和現實互動的網站營銷平臺。當時華納兄弟設計了近30個與電影情節相關的網站,包括哥譚市的警察局、鐵路公司、出租車公司、銀行、教堂、報社、電視臺等等,涵蓋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過,后產品開發在中國還是被認為有著市場環境的制約。《讓子彈飛》宣傳總監閻云飛表示,《讓子彈飛》上映后,片中的麻匪面具賣得很火,但無一不是盜版。“其實麻匪道具之前早就想到了,但是在設計時要采用麻質和絲質材料,且制作工藝十分復雜,一個面具成本高達三百多元。考慮到投放市場未必適合消費水準,所以只好放棄。”
據了解,國產電影通常的營銷投入約占投資額的10%,而《讓子彈飛》的營銷投入高達投資額的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好萊塢工業標準,也被認為風險頗高。然而在張小北看來,這一比例并不算高,但風險卻在于目前我們還缺少完整的電影營銷評估體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