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人在美國生活的緣故,我經常往返于中美之間。每次到了美國,與游客出沒在紐約第五大道或者洛杉磯日落大道不同的是,我通常都出沒在超市和各種賣場,奔波于柴米油鹽。這對于做市場的我來說是個好機會。不忙的時候,我甚至可以在大型超市里逛3、4個小時,仔細看過每一個貨架。我不是為了購物,只是想認真從貨架上發現和感受兩個市場的區別。
稍微對比一下美國和中國的市場,就會發現我們可以“借鑒”的不僅僅是互聯網的創業構想。就算只是走進美國的沃爾瑪,再走回中國的沃爾瑪,也會立刻發現商機無限——在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背后,有巨大的類目差別,以及類目中具體單品的差別。每一個差別,都暗示著兩個市場互相借鑒的機會。而相對服務業來說,商品消費對文化的依賴性更低,中國和國外更有機會做出清晰的對比和有價值的借鑒。
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在美國市場的眾多商品品類中,有更多用于提升生活品質的“彈性產品”,而中國的市場則更多提供滿足“剛性需求”的生活必需品。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或者重大的發現,因為誰都知道兩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異十分巨大。所謂可支配收入,就是扣除生活必需品開支后可以用來改善生活的收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閑錢”。
過去,我們將主要的收入用于柴米油鹽,扣掉這些必需開支后,就幾乎沒有閑錢了。所以,很多國人都無法理解為什么會有人為了好那么一點點的品質,愿意多支付很多張鈔票。
不過,如今的可支配收入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漸積累了起來。
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特別要注意的是,中國城鎮居民收入最高的20%和收入最低的20%,其可支配收入比達到了5.4 : 1。也許這個中國“特色”讓人討厭,但是我們卻沒必要對此視而不見。這個數據加上其他一些數據,就意味著在沿海和中西部某些高收入地區,可能有1億人的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者超過每月5000元人民幣。
商家的目標就是掏出這5000元來。下面幾個品類,都是值得特別留意的。
更舒適和更精致
新興市場的一個特點是年輕人整體收入水平高于他們的父輩。同時,他們負擔輕、消費更自我,也更愿意模仿國外的消費方式。如果你給他們每月5000元的零花錢,他們一定不會考慮太久,就會把這些錢花得一干二凈。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大中城市的酒吧價格比國外還貴,但是里面從來都會有熙熙攘攘的年輕人。所以,滿足這些人的需求,是商家的一大機會。
家紡產品是這個領域的代表。國外的大型商超里,家紡擁有的銷售面積遠大于國內的沃爾瑪,產品也遠比國內豐富。在國外的大型百貨商場,也會看到很多像Calvin Klein這樣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裝設計師參與到家紡產品的設計中。在國內,以羅萊和富安娜為例,他們的產品并不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很多,銷售卻節節高升。預計在2011年,兩家公司銷售額會分別突破20億元和12億元,而且羅萊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不同消費者的品牌,業務增長更是迅猛。
在前不久淘寶光棍節的大促銷中,富安娜和羅萊的銷量也都處在所有目類商品的前列,當天銷售均達到千萬元級別,這無疑折射出消費者對這一品類產品的巨大需求。不過,在國內,大牌設計師還沒有積極參與到家紡產品設計中,我預計這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個潮流。
除了家紡,各種家居用品和廚衛用品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消費更精致的家居用品,他們仔細挑選每一個臺燈、相框、椅子和抱枕,盡量做到少而精,絕不會在這些地方委屈自己。
他們也愿意在廚房里配備更西式的工具,做出一些他們的父輩不愿意吃甚至從沒見過的東西來。他們買不起大的房子,但是會把自己的小窩布置得富有生活氣息。
但是,除了宜家之外,還沒有哪個地方可以集中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所以,你總是能看到宜家人滿為患。而在國外,則有無數選擇,甚至去趟沃爾瑪就可以發現很多想象不到的產品,滿足你很細節的需求,比如廚具貨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