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名員工的說法,陳世卿的公司遭遇物業封門的困境,多少與在超級云計算方面投入巨資,致資金周轉不靈有關。那么,目前我國的云計算領域發展現狀如何?如何處理好前期投資和未來發展的關系與風險?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北龍超級云計算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官陳健。 云計算前期投資高 《中國科學報》:目前國內云計算的發展趨勢怎樣?投資是以企業為主,還是以政府部門為主? 陳健:應該說,整個行業都比較熱。現在很多大型公司都轉向云計算,當然地方政府也比較感興趣,很多地方都在創建智能城市、云計算中心。當然,國家對于這個領域的投資也比較多。 《中國科學報》:超級云計算對于公司的前期投資要求怎樣?目前從事超級云計算的知名機構有哪些? 陳健:超級云計算需要的前期投資確實很高,主要是一些硬件設備價格高昂。前期硬件設備至少需要百萬元以上。當然,現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普遍提高,有些運算以前要用超級計算機,但是現在用一些普通的計算機聯網也可以。社會需求在不斷發展提高,未來所需的計算機運算量會越來越大,高端的計算任務還是需要超級計算機來解決。 目前主要的機構有國家的超級計算機中心、國家網格中心,還有十幾個高校聯合組建的超級云計算的相關機構。云計算引入高性能計算之后,確實降低了客戶使用云計算的成本。 北龍主營的是云計算領域中的超級云計算,也就是高性能云計算,是國內專業的超級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主要業務是面向眾多科研教育及企業需求,提供專業的超級云計算服務。同時,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國內超級云計算平臺,將提供簡便易用的超級云計算WEB化服務。 《中國科學報》:目前超級云計算是不是主要用于比較高端的領域? 陳健:有,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有些大型企業,比如核工業,就會自己購買超級計算機進行操作。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就不會,現在云計算的趨勢是將這些企業的需求集合起來,由專門的超級云計算服務企業往外出租這些服務。 有些企業,比方說汽車企業要做新車上市的碰撞實驗,他需要在短短幾個月內做完,但要臨時購置超級計算機肯定來不及,人手也不夠,這時就需要采購超級云計算服務。 《中國科學報》:怎么看待未來云計算的發展趨勢? 陳健:實際上,云計算有一個很好的思路,就是讓IT制造商、服務商把設備和有關企業整體包裝起來,用戶看到的只是最后提供的服務。這也是一個方向,只需要讓用戶體會到服務的方便,其他都不用管。就如同用電一樣,觸手即得,而不用關注電能如何產生、來自何方。 創業須量力而行 《中國科學報》:怎么看待一些科學家或個人創辦云計算公司失敗的例子? 陳健:我覺得這很正常。有多少錢,做多大事。很多經濟行動有一定的資金要求。尤其是超級云計算領域,隨便投入都需要幾千萬元,如果資本有限,你的資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會消耗完,難免創業失敗。 而且研究所和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實體,成立公司的目標是要盈利,公司的存在是要依靠現金流來支撐的,但在市場孕育和推廣階段,現金流一般都是負的,這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支持公司堅持到產生正現金流的時候。北龍超云公司這種產學研結合、事業投入、企業專業化運營的新模式,既可以降低企業前期運營時的巨大風險,也可以避免政府事業單位的盲目投資。 另外,云計算是一個很大的領域,可以創業的地方很多,如果資金很足可以直接做數據搭建平臺;但是如果資金不夠,可以從事超級云計算領域內某個特定的專業云計算服務,同樣也可以獲得成功。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