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傳統的風投一般專注創新型技術和比較早期公司的投資,但在亞洲,特別是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偏好有營業額的成長期和成熟期公司。因為市場增長強勁,中國投資者沒必要在特別艱深、新穎的技術上冒風險,而可以偏重于滿足市場需求的成熟技術和產品。奧博亞洲基金目前投了16家企業,其中15家有營業額,一半以上有利潤,如果把它們全部裝進一家公司,從投進去到今天,總營業額年均增長39%,這在西方是難以想象的。
未來若干年里,中國醫療健康內需仍將持續迅猛增長,這是本行業投資最重要的主線之一。麥肯錫數據顯示:中國人均醫療健康費用近5年漲了兩倍多;醫保覆蓋率由2006年的43%提升至2011年的95%;中國藥品市場2005年在全球排第九,現在排第三。奧博資本(OrbiMed Asia)因此看好中國生物醫療產業的未來。截至2012年,OrbiMed 在亞洲(主要是中國)生物醫療領域已投資近4億美元。未來一年里,我們專用于投資亞洲公司的資金可能會再翻一倍以上。
在全行業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有幾個大的趨勢值得關注:
新藥研發嶄露頭角
以前我們談到中國的藥研,總覺得眼前一片黑暗,現在能看到曙光了。中國新藥研發起步較晚,無論人員、技術、資源,還是質量普遍較差。這種情況正迅速好轉,特別是人才方面,很多在西方大型制藥企業工作過的人出來創建公司,他們曾經歷國際化訓練,許多是一流藥研人才,現在他們能夠利用中國的資源、以國際化標準進行藥研,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比較新的事兒。這方面比較知名的有百濟神州、和黃藥業、華醫藥、健能隆、派格生物等公司。
中國新藥研發能力的成熟是漸變過程,一個中國公司可以從“半個”藥研起步,改進在西方有很大銷量的藥,實現更低的成本、更輕的副作用或更好的藥效,然后用產生的利潤投入更嶄新的研發。中國越來越多團隊在運用這個商業模式,整個藥研行業發展在加速。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會創造出嶄新的藥物造福于全人類。
中國新藥研發的平均成本只有美國的1/3到2/3,而且可用于臨床試驗的病人數目在大多數疾病領域遠多于美國。一般投資人對新藥研發充滿了恐懼,這也許正是投資的良機。
雙向國際化
生物醫藥是個很國際化的產業,而國際化是雙向的。外國產品和技術涌進中國不是一個嶄新的潮流,但現在該潮流比以前更兇猛,更多、更前沿、往往更早期的技術在進入中國。從前比較普遍的是已在國外上市的產品進入中國,現在越來越多尚在早期研發階段的技術被轉移到中國,與本土的廉價研發資源相結合。有些技術的目標是在中國尤其猖獗的疾病,如乙肝、痛風、胃癌等。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比如一些手術器械和仿制藥公司,他們打的旗號一般是“價廉物不差”。例如,中國國內市場被仿制藥充斥,但中國產仿制藥很少走出國門,特別是打入美國這樣被嚴格監管的市場,因為中國公司普遍缺乏和國外監管部門如美國藥監局(FDA)打交道的經驗,不懂如何進入國外銷售渠道,更不懂如何在國外建立好品牌。但這一狀況正在改變,已經有中國公司進入美國仿制藥市場。未來幾年,中國公司登上國際舞臺可能成為一個洪流。
城市化
目前,中國城市人口近7億。未來20年,這個數值還將增加約3億。隨著越來越多老百姓住進城里,富貴病等問題日益顯現。比如,據估計到2015年中國約57%的男人及46%的女人將超重。超重帶來的煩惱除了體型,還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發病率的顯著上升。
精神疾病也值得關注。15年前,在中國嚴重的抑郁癥還較罕見,但現在各種原因導致的抑郁癥日益增多,大約有1100萬人需要接受精神或心理疾病方面的住院治療,而國內精神病院的病床數僅能滿足這一需求的15%左右。在美國,2012年賣得最好的10個藥里,有3個是精神類藥物,特別是抗抑郁癥的藥,中國正在向這種狀況靠攏。奧博因此特別關注與精神和心理疾病相關方面的投資。
城市化也會大幅提高與疾病不直接相關的健康及生活品質方面的需求,如美容、健康食品、性生活方面的產品和技術。這些與許多老百姓相關的市場往往是巨大的。從前中國人看牙醫是因為牙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是為了正畸和美白。60%以上中國人的牙齒需要某種程度的正畸,這就是為什么奧博和華平投資了時代天使,一個專注于隱形矯治的企業,他們的營業額正因內需推動而飛速成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