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強東卻從未隱瞞自己對于賺錢的“愛好”。他聲稱賺錢是出于生存的壓力。因為在中學時看了《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說國外的孩子到十八歲就開始經濟獨立,1992年到北京上大學時,他也只帶了500塊錢,從此再沒有向父母要過錢。為了賺錢,大一的時候他給人抄信封,一個信封3分錢,宿舍熄了燈就在樓道里抄;大二時正趕上中國進行第一次財務制度改革,他就去各大單位推銷《中國新財務指南》這樣的書籍,有60%的利潤,一個暑假賺了5000塊,解決了一年的生活費和學費;大三,他學會了編程,就替人編程賺錢。
大四那一年對于劉強東很重要。首先他辭掉了系學生會副主席的職務,同時也徹底放棄了考大學時候抱有的從政的夢想;其次他擁有了一家叫“馨園餐廳”的小飯館,冒著被開除的危險,用一種“桃花源式的理想主義”去經營。
結果當然是失敗的。他上了當,這家飯館很快遭遇了拆遷的命運,這也是為什么一開始他能夠以一個相對低廉的價格順利將其盤下。年輕的他,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要有一個能夠信任的經理,飯館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他自己大概十天半個月才能去一次,去了就熱情滿懷地參與端盤子點菜,至于管理,他從來沒有想過。
最后飯館關門,而他,帶著20萬的巨額欠債畢了業。
二
1998年,畢業兩年后的劉強東基本還清了欠債,然后他以12000元的啟動資金注冊了京東公司,開始了在中關村擺攤賣光磁耗材的生意。此前他在一家日資公司工作,開始做電腦擔當,后來做物流擔當?吹饺毡酒髽I的精細化管理和極其規范的流程作業之后,他明白了一家企業的成功靠的不是熱情,不是給員工高工資,而是管理。
當他再度選擇了創業的時候,互聯網的熱潮已經在中關村燃燒起來,而懂電腦會編程的劉強東卻認定互聯網只是一個方便有心人與女孩子搭訕的工具,他還是愿意以一種穩妥的、更加傳統的中關村方式開始他的創業。這樣的企業發展速度不如互聯網,但到了2001年,他的京東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光磁產品代理商,而他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強東算不上一個不安分的人,他說如果當年的小飯館不是倒閉了,畢業以后他大概就安心地在自己的餐館里當小老板了,而后來如果不是SARS的橫行讓整個北京幾乎變成空城、中關村的生意一落千丈,一輩子做一個IT硬件產品的渠道商,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劉強東是一個能接受現實的人。SARS橫行,讓他強迫自己改變對互聯網“只能勾搭小妹妹”的惡劣印象,同意嘗試在網上做生意。開始是和一些垂直網站或論壇合作,在這些論壇發起團購活動,看效果不錯后,就建了自己的論壇。
一開始,劉強東只是把網上的銷售當做公司的第三條腿,和代理零售并重,但是幾個月之后,他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把已經很賺錢的代理、零售業務都砍掉,專心做電子商務。這一決定遭到公司員工的反對,他們不理解,因為這三者并不沖突。可是劉強東覺得三條腿一起走路,肯定不如專注做一件事做得好。而這個時候,面對事實,劉強東發現互聯網并不是他一開始理解的那個互聯網,而是一個具備更多優勢的渠道。他是一個編程高手,所以京東公司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ERP系統,通過這樣的系統,劉強東可以清楚明確地看到銷售商的幾個關鍵參數,比如資金利用率、經營成本等等,利用互聯網進行銷售有著無可匹敵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