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業內報告稱2012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可能突破400億。一方面是可觀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卻是網游陷入同質化競爭、淘汰率高的紅海狀態。為了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國內許多網游大公司像盛大18基金都把力量投入到了研發上,自己研發不過來,或者去外面找人、找項目。
在大連剛剛結束的游戲年會上,網龍公司董事長劉德建表示,網龍開發人員已經超過2000人。而一直依賴于代理的九城,其自主研發中心也已從原來的不足100人預計擴大到500人。巨人網絡投資總監許怡然,在去年一共約見了3000個團隊,也就是說,平均一天得見10個,他們希望能找到好公司進行入股投資。
“現在國內亂七八糟的團隊很多,但能把項目賣掉功成身退的很少。”見了3000個單位,真正讓許怡然滿意的卻沒幾個。
十年前就開始研究免費引擎的許怡然,對眼下國內研發團隊的生存現狀也頗為了解。一方面他是機構代表,已經脫離了那些創業者的困窘,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飽受創業之痛的過來人,他對網游研發者們也發出了一些忠告。
天使投資撤資網游成風
“從國際投資界看,對網游的投資確實下降得比較厲害。日本發生了很多并購事件,游戲公司都抱團取暖,對付金融危機的寒流。”許怡然說,中國網游投資受金融危機影響并不嚴重,仍是平滑的增長曲線。但今年網游業一個較明顯的現象是一些做外貿生意的老板從網游里撤資。近幾年網游的總體投資是在加大的,但今后有個趨向,未來投資將會慢慢減少,一是市場速度放緩,趨于飽和;二是同類型概念的公司再上市越來越困難,投資商的退出渠道困難的話,對網游的投資熱度也會慢慢下降。許怡然奉勸那些一心指望著VC的年輕人,風險投資只有錦上添花的,沒有雪中送炭的。
針對游戲產業研發時間長、風險大的特殊情況,風險投資通常不喜歡投資純研發公司,收益比例遠比運營商低。“運營商尤其是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運營商,相比于純粹的研發團隊,更容易獲得投資。”
市場上有很多所謂的“天使投資人”,可能會愿意投資比較早期的研發團隊,但他們往往不做游戲行業,資金也不是很充裕。對于不懂的行業投資就會比較謹慎,他們給的錢是絕對不會讓游戲“順產”,一遇到困難就會立即撤退。那時再融資就會大大稀釋團隊股份,而且新的VC不見得會喜歡遇到困難的團隊。這種天使資本在合作中也會產生很多矛盾,導致項目失敗率幾乎達到100%。
人才流動過大
許怡然拿自己的創業現身說法。創業初始,痛苦就隨之而來,每天可能80%以上的時間并不是在做游戲,而是在處理各種雜務:通過各種途徑找投資,每天寫大量資料,還得提防著團隊高手們隨時跳槽。好不容易成立了團隊,有一點錢就得先發給研發人員,自己苦也得鼓舞士氣。
好不容易找到點啟動資金了,成立了公司,可還得租房子、買機器,為了圖便宜跟各種小商小販砍價。辦理公司注冊手續,如果是海外投資,要設立離岸公司,還要再搞國內公司,換美元,弄注冊資金,辦國稅、地稅,為了避稅還要申請高新技術企業,雙軟認證……全都弄完了大半年都過去了,整個人掉一層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