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于10年前收購了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Hotmail,希望通過這一交易增加自身網站的頁面訪問量和廣告位。正是在Hotmail的推動下,電子郵件成為了一項互聯網用戶必須擁有的服務。與之類似,時代華納旗下互聯網部門AOL收購了社交網站Bebo,并為此支付了8.5億美元的高價。顯而易見,電子郵件并沒有成為一種商業模式。谷歌、微軟、雅虎、AOL和其它電子郵件提供商都在自己的電子郵件產品中投放了廣告,但這只不過是小打小鬧。
社交網絡的情況與電子郵件類似。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曾經公開承認,谷歌的社交網站廣告位整體上存在問題,而且難以商業化。谷歌此前同新聞集團旗下社交網站Myspace簽署了廣告合作協議,而且擁有自己的社交網站Orkut。就目前來看,這兩家社交網站都沒有給谷歌帶來利潤。
很明顯,它們的確是消費者想要的東西;但它們卻也的確無法為經營者帶來預期的收益。SNS陷入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商業困境。
從網絡中突圍
現代城市人長期處在快節奏高強度生活中,雖然身邊人潮洶涌,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工作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眼界越來越小,社交越來越少,人們困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每一個人都愛獨自求生。社交網絡的發達,則改變了這種狀態,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到自己想要尋找的人,交往到自己想要交往的人。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因此而欣喜,因為在高度發達的網絡社交中,有著太多的危險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網絡社交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無界限交流,還有無界限的侵犯和傷害。已有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警告,網絡社交很可能導致人們現實社交能力的更加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