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是顛覆原則。我們一般的習慣思維是把一個產品瞄準主流市場。如果產品非常成熟,產品比目前主流市場提供的產品更好,結果是激化主流市場內的激烈競爭,主流競爭對手對你的反應會非常大。如果把一個不成熟的產品過早地投入主流市場,結果是被主流客戶所拒絕。實際上成長的最好路徑是在主流市場之外找到一個非主流的立足市場,把這個商業模式打造出來,最終把這個商業模式延展到主流市場,這對主流市場造成的沖擊會大得多。比如說,我們經常講的Cye.com.cn驅動機的行業8英寸對14英寸的顛覆。8英寸作為一個相對不成熟的產品是怎么把性能卓越的14英寸拉下來的呢?8英寸落腳的時候沒有落在14英寸服務的大型機,而是落腳在小型機,這個相對不成熟的非主流低端市場。8英寸對14英寸的顛覆是因為8英寸把在低端市場打造的商業模式帶入到主流市場,這種思路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一個機會。中國市場的多級化是個極為有利的因素, 因為顛覆創新者在每一市場層面都能夠找到一個落腳和完善商業模式的空間,結果最終把一個在非主流市場打造出來的商業模式代入主流的市場。
鋼鐵行業小鋼廠對大鋼廠的顛覆也一樣,小鋼廠開始切入了低端市場,在低端市場打造出商業模式以后,最終進入主流市場,對綜合大型鋼廠造成了沖擊。為什么從非主流市場進入會對主流市場打擊更大?因為主流商業模式,比如跨國公司的商業模式很難從高端往下走,摩托羅拉打不過天語是因為它的商業模式很難運作到天語的成本水平,而天語的模式相對比較容易延展到摩托羅拉的市場層面。 這就說明往往來自非主流的商業模式比主流的商業模式更有效。比亞迪也是一樣的,從做玩具電池一直做到汽車電池。如果原來的小鋼廠一開始就把產品定位在打入主流市場,對手競爭優勢就會變得特別明顯,所以從持續成長的路徑來講,我們應該做一個從低到高的商業模式的延展。
最后一個原則是開放原則,它強調的是商業模式的開放。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怎么找到一個模式,不斷地把外面的想法拿進來,打造一個開放性的平臺。為什么不到十個人的維基百科能夠把網絡的百科全書“編”出來? 因為維基采用了一個開放的模式,它只是為成千上萬對編寫詞條和修正詞條有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平臺而已。 同樣最近比較紅火的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也是同樣的原因,電視臺只是提供了一個自娛自樂的開放平臺。 開放模式意味著企業邊界的開放,如何打造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有效地把供應商、消費者、競爭對手、 創業者、國家和大學實驗室的能力為你所用,而不是為你所有。
綜合來講,可持續成長的戰略思考有八大基本原則,每個基本原則關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跨界原則是讓我們想辦法把非客戶變成客戶;價值原則是指我們要把成長的方向定在最有價值鏈的環節;顛覆原則是我們應該先在非主流市場里完善一個商業模式,然后再進入主流市場;共性原則是我們要跨越不同的細分市場,強調實現共性的最大化而不是個性的最大化。可持續成長的戰略思考是一個戰略的生態系統,有一些是最基本的原則,即平衡原則、核心原則和重復原則。一個企業的現金流業務,成長業務和萌芽業務要實現平衡,要圍繞一個核心去發展,并且要有一個可重復的成長路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