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下文廣告不同,展示位置定位廣告并不覆蓋全部聯盟網站。只是根據廣告客戶的需要或者指定,出現在特定網站的特定位置。兩類廣告展示方式的共同點是,在Google 上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完成購買,并按點擊付費。
在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的強烈堅持下,Google多年來秉持廣為人知的非正式口號“不作惡”(Don'tBeEvil)。他們把網絡隱私問題放在重要位置,2009年之前有長達10年的時間,Google有意克制自己在這一方面的技術進度,沒有在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跟蹤他們的上網行為。但由于追蹤用戶在線行為并出售相關數據的競爭對手迅速涌現,其中一些公司的名稱網民耳熟能詳,亞馬遜、雅虎、Facebook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正在采取行動,這一切迫使Google開始轉變。2007年,Google以30億美元收購了展示廣告公司Double Click。2009年3月,Google宣布它將開始銷售“行為定位廣告”(targeting Ads)。Google高層曾對媒體表示,他們花費上億美元,目的就是讓“佩吉能夠愛上cookies”。
“行為定位廣告”屬于“再營銷”業務,即Google提供追蹤代碼給廣告客戶,客戶可以把代碼放在自己網站上。代碼的作用類似于一個攝像機。
當用戶登錄了這家廣告客戶的網站時,便被認為是該網站的潛在消費者,并被標上一個獨特的記號。此后,你去任何一個網站瀏覽,只要這個網站是Google的聯盟網站,這個記號就會發生作用。Google會根據這個記號,向你登錄的任何一個網站頁面為廣告客戶進行廣告展示。如果一家寵物用品網絡店在Google上購買了行為定位廣告,那么,只要你瀏覽過這個網站,追蹤技術就開始生效,Google會在聯盟網站中向你展示與寵物用品有關的廣告,看上去對用戶還挺有利的。
可是,如果換成是成人用品或者用戶不希望外人知道的產品呢?這可能讓Google陷入“用戶隱私安全”的漩渦。Google不得不多次表示,它的目標是對信息進行整理,讓信息更容易獲得、更有用處。它會把用戶信息編入索引,分成20個大類和600個小類,貼上諸如“汽車發燒友”或“時尚狂熱分子”的標簽,提供給相應的廣告客戶。因為整個行業已經發生了變化,廣告客戶希望購買到對消費者的認識,而不再只是網頁廣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