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移動照片分享社區,使用應用拍照后可分享至不同關系社區中。
實際上,這三種基于圖片分享的社區模式各不相同。Instagram聚焦于非熟識用戶關系的圖片分享,圖片大多數都經過Instagram的濾鏡效果進行處理,產品理念和社區的氛圍是鼓勵用戶發現生活中不一樣的美好。Path則是熟識關系之間的用戶相互分享照片,而且Path在產品設計上做了硬性規定,用戶只能選擇50個好友進行分享,打造一個親朋好友的私密圈子,這個氛圍與Instagram從根本上有所不同。而Color則是基于地點的彈性社交,用戶在某地拍照后可以瀏覽其他用戶在該地點拍照后分享的圖片。
至今為止,Color模式在美國也不被看好。
簡江認為:“Color適用于成員相對比較單純的小社區或者環境,如果社區人的層次比較復雜,就不容易發揮作用。”相對于美國,中國有更復雜的人群層次和構成、分布。而在產品上,Color門檻對用戶來說過于高了。茹海波認為Color訴求表達不清晰,在產品不完善的情況下又過早的進行大規模推廣,口碑壞掉了。但可以預見,與位置元素相結合的“彈性社交網絡”方面的創業項目會大量涌現,有可能產生革命性的公司。
相對來說,其他二者則更被看好,尤其是Instagram。Instagram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應用,一方面概念上類似與Facebook,滿足了好友互相秀的需要;另一方面濾鏡做得非常出色,能讓平常的照片看起來很有味道。Instagram可以說是“圖片的Twitter”,由于Twitter為用戶普及了單向關注、短評等產品形態,才應運而生,借助全新的產品形式取得了爆發式的增長。圖片分享是普遍存在的需求,中國已經產生很多以Instagram為原型的創業公司,比如經緯中國投資過的camera360。
Path滿足的是親密朋友之間的圖片分享需求,也是非常適合創業的一個題材。因為這個需求是普遍存在卻一直沒有被很好滿足的點。而且由于這種社區的規模增長比較慢,這種需求一時半會兒未必能得到大社區足夠的重視,正好適合小團隊沉下心來做。不過也面臨大公司搶奪市場的風險。胡斌認為,Path的另外一個風險是被實名SNS取代,比如Facebook。SNS網站有用戶關系,這種熟識的關系很難讓新公司再建立一遍。
結論:適合創業者復制,但盈利模式目前難找。
Tumblr
簡介:內容分享社區,加入社交關系的博客升級版,注重圖片、視頻等展示。
輕博客模式是相對于博客來說的,一方面加入了社交關系,使得傳統的內容社區社交化,內容制造后能夠在社區里通過單向關注的好友關系迅速傳播,方便互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用戶創造內容的門檻,相比傳統的博客,輕博客更推崇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用戶創作內容的門檻立刻就被降低了,幾句話幾張圖片也可以成為一篇輕博客。在這種情況下,博客寫作越來越被塑造成一種嚴肅寫作的形式。輕博客的產品定位在微博和博客之間,會對傳統博客現存的市場份額產生沖擊,也會由于興趣引導和好友關系兩個維度吸引新用戶和那些寫過博客的用戶加入。個性化表達的需求切實存在,但在傳統博客時代沒有找到比較好的商業模式,博客服務最后基本都由門戶網站來提供,小的服務商逐漸衰落。
胡斌認為,這種服務毫無疑問是有需求的,問題只在于能長多大。在中國輕博客介于微博和博客之間,上下兩個對手都是新浪,現實競爭環境比較激烈。存在成功可能性的方向是垂直領域的輕博客,與垂直網站中的其他產品服務組合,作為內容社區來吸引用戶。獨立的輕博客,需要跨過的門檻是先將用戶規模做大,然后才可能通過廣告模式或者其他模式盈利。
結論:作為獨立服務,商業模式難找,國內競爭激烈。
Quora
簡介:社會化問答網站,可以關注感興趣的人、話題以及問題,進行問答。
Quora出現之初的目標就是要將用戶頭腦里90%以上沒有在互聯網上出現的信息挖掘出來,創造高質量和有針對性的內容,通過內容社區的運營激發用戶提問和回答。相對普通問答網站來說,Quora模式的啟發是高質量內容社區,一些定位較為明確,在早期通過高質量種子用戶匯集、早期問答形成較好社區氛圍的網站會吸引相應領域專業人士,依靠內容的價值從而對不同垂直領域用戶產生粘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