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工具嫁接社交:Instagram
中國式效仿+創新:Camera360、樂么樂么
這是一款運行在iPhone平臺上的拍照工具軟件,可以將圖片進行效果處理并分享至Facebook、Twitter、Flickr或新浪微博等平臺上。迅速席卷蘋果手機客戶端,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就獲得了100萬以上的用戶。
在Instagram深入人心的時間段,中國涌現出一批效仿者,但很快所剩不多,目前在此方面還能保持人氣者,如Camera360、樂么樂么等,專注于對拍照工具本身的優化,提升用戶拍照體驗,或多或少放棄了對社交性的追求。
被其他應用吸納的大機會?
劉二海: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
圖片是一個大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其一,通過圖片了解世界,符合人的習慣。蘋果一直是在圖像、聲音、視頻等相關領域的領跑者。Mac計算機的圖形界面,iPod音樂播放器,iTune音樂、視頻下載播放,直到近期Siri個人語音助理,可以看到,蘋果非常關注人與機器的自然交互方式。圖片也是蘋果中非常重要的應用,近期iPhone 4S照相機像素提高到800萬,Mac系列電腦中都可安裝iPhoto、iTune。
其二,圖片包含豐富信息量,可快捷地傳遞信息。電子雜志是個例子,人們喜歡雜志這種展示方式,有人就出來希望做成獨立的電子雜志公司,但在國內國外都一直沒有發展得非常好,原因是隨著圖片的普及,網絡本身就已經雜志化了。單獨的雜志公司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三,社交會是各種應用的基礎。信息會通過社交關系進行傳播,一張圖片、一段文字,往往代表了人們的觀點、情緒。
進一步的問題是:圖片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機會嗎?是否會被其他大的應用吸納進去?
最有可能吸納照片應用的是社交網絡。圖片在新浪微博、Facebook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組織形式上,微博是文字優先,圖片作為輔助內容。Facebook上有個人照相簿,也可以自己上傳照片到展示墻上。在展示墻上,照片會突出一些,下面跟著好友的點評。與此不同,新興的圖片應用基本都是以圖片為核心,利用社交網絡的社交關系進行傳播。如果社交網絡改變或增加圖片的表達形式,可能會對這類網站造成很大的影響。這與操作系統會將一些基礎應用吸納到體系中是類似的。
社交之外,靜待其他玩法
莊明浩:經緯中國投資分析師
圖片絕對是個有很多玩法的大生意,商業化應用也沒有被完全開啟,以前有人做攝影論壇、圖片買賣、壁紙庫,影響力不大,而在今天被頻繁討論,主要是因為和社交搭上了。
拿Flickr和Pinterest比較,Flickr在中國不火,在美國的風頭現在也日漸黯淡,因為本質是個圖庫,沒什么社交基因;Pinterest一出生就是奔著社交去的,借用微博的邏輯,讓用戶去頻繁地關注、分享、評論、轉發。基因決定未來的走向,一個是“Web1.0”,另一個是“Web2.0”,內在天壤之別,越做越發現路線不一樣,反正投資圈幾乎已經不再關注“Web1.0”了。而且蘑菇街、美麗說真的是中國式、淘寶式創新,為什么那么多人投資?因為他們出來的時候就是奔著購物去的,看到Pinterest的形式,把產品形態變了一下,這樣的女性購物討論社區,又是Copy美國的模式,又能掙錢,故事很美好。我看最早模仿Pinterest的堆糖也很隱蔽地加上導購圖片了。
但不是所有模式都能往社交上轉,我們投資的一家拍照工具曾經想過社區,后來決定做純工具,因為拍照和圖片是兩碼事,Instagram的圖片是拍的,Pinterest的圖片是在網上找的,對Instagram來說,拍照工具只是他們的亮點,社區才是他們的目的。而中國人還沒有拍照片的習慣,大家生活也沒那么精彩,拍照軟件也許只能像美圖秀秀這樣,從專業化工具向平民化工具轉化,難以達到Instagram的影響力。
以前還有人做過圖片搜索,那個技術非常難,說明想要研究圖片生意還是有壁壘的。我認為對于某個應用,當你的技術達到人們對這個技術期待的時候,才會大爆發,技術實現后你還要想如何與目前互聯網上慣有的商業模式去混搭。收廣告費有很多方式,和電商這個大產業扯上關系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跟用戶收費,一旦你收費,騰訊、360就會出個免費的滅掉你。未來的商業模式沒有什么局限性,我們拭目以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