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內斗,會讓人覺得世界已是它們的。展訊與聯發科兩年來在功能機市場上的纏斗,一度讓人感到手機處理器業已是一場“二人轉”了。
但幾天前高通推出QRD方案后,筆者認為,在全球3G市場,中國兩大處理器企業,甚至也包括全球競爭對手,幾乎不太可能真正動搖高通的地位。
QRD就是一個生態戰略,在商業領域一點不稀罕。但對高通來說非同尋常。作為全球手機處理器巨頭,高通過去的商業模式相對單一,主要以兜售單顆芯片產品為主,QRD融入產業鏈其他內容,尤其軟件應用甚至運營商等環節。通俗點說,就是它現在開始賣所謂“整體解決方案”了。
高通為什么這么干呢?功能機時代,它可是完全“朝南坐的”,根本用不著對人點頭哈腰,只管兜售產品,照樣坐收厚利,尤其高端市場。要知道,蘋果之外的全球前幾大手機巨頭,全是它的客戶。
巨頭商業模式的變動背后,是游戲規則的改變。3G智能機時代,用戶已不單純將手機當接聽工具,而期望有更多體驗應用,手機必須適應移動互聯網的市場訴求。難怪高通推個QRD,特意拉了許多本土互聯網應用開發商。
為什么說這一舉動,將給聯發科等競爭對手巨大威脅呢?因為,在手機處理器行業,高通的動作堪稱以聯發科之道反制聯發科。聯發科崛起的核心秘密,正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幾年前,它開創的“交鑰匙”模式幾乎成了全球手機市場爆發性增長的推手。
交鑰匙的核心也是整體解決方案概念,聯發科改變了高通等對手在功能機領域單純賣硬件產品的模式,一舉降低了全球手機業的進入壁壘,至今已成大氣候。以中國為例,在中低端功能機市場,國產手機的90%都用聯發科平臺。
某種程度上,過去幾年,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巨頭從輝煌走向衰落,背后也有聯發科的“功勞”。
但現在高通學了這手,并將它延伸到全球3G智能手機市場。高通中國區總裁王翔就對筆者說,QRD覆蓋高中低端所有系列產品。看來,聯發科們的日子短期不太好過,盡管它們也在陸續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方案。
知名通信業研究專家楊海峰說,QRD帶給高通的價值是,拉近了過去多年與中小OEM企業的距離。過去它高高在上,如今開始親民。
但楊海峰認為,模式變化只是高通的表面威脅,真正的威脅在于專利。聯發科之所以主導2G市場,確實與當初專利已過保護期有關。但如今是3G時代,聯發科等公司無法繞開高通封鎖,即便推出智能機方案,隨時也可能遭遇阻擊。
因為,高通手握全球CDMA10%~20%的核心專利,它們又滲透所有3G通信標準的底層。而今,借助QRD放低身段,高通有望通吃全球市場。截至目前,僅在中國,高通便有至少80家客戶。
如此,高通可以一勞永逸了嗎?聯發科顯然不認同。
聯發科北京人士對筆者坦陳,高通推出QRD確實是件好事,但是一個賣硬件的,忽然轉賣整體解決方案,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聯發科近10年的模式積累,尤其對于本地客戶的技術支持,非高通所能比。
高通顯然意識到這點,它有所準備。推出QRD戰略當天,高通透露已牽手本土著名安卓核心技術與方案商中科創達,雙方將各自投入100多人團隊,聯合開發、合作支持,甚至建立了實驗室。借此,高通平臺手機甚至在1個月半就能通過測試。
上述聯發科人士認為,高通的動作說明它缺乏足夠的技術與產業合作力量,盡管模式已落地,但迎接它的會有很多市場苦頭,想滿足本土手機企業日益苛刻的需求,不那么容易。
聯發科對高通借助專利優勢通吃高中低端市場表達了一絲擔憂。但該人士強調,如果高通借助專利恃強凌弱,受損的只會是消費者,市場不太可能允許一家通吃。
他承認高通專利壁壘很難繞過去,但產業人士早已意識到專利高度集中的風險,正加速通過布局4G業務繞開壁壘,尤其是運營商們在LTE領域十分積極,背后原因是,4G專利池比3G專利池要分散得多。
看來,與其說高通在借助QRD進攻聯發科們,不如說是通過商業模式變革落實的一項防守行動。3G智能手機市場,既是巨頭的機遇,但也意味著危機的來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