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探索性模式的代表者:網易云閱讀和豆瓣閱讀
使網易云閱讀區別于“云中書城”、“91熊貓看書”這類數字閱讀APP的特別之處在于,網易云閱讀僅僅作為免費的開放平臺存在。
版權方通過網易云閱讀上傳的內容通過審核后,其數字內容的控制權仍然屬于自己,內容是否收費,收取多少費用完全由內容提供方自行決定,且全部收益也歸其所有,同時云閱讀還向內容提供方提供多種類型的統計報表方便其對自己的收益進行綜合管理。
除此之外,網易還出資邀請知名作家和網絡寫手在網易云閱讀進行創作,這些作品免費供用戶閱讀,而由網易向作者支付稿費。多名成名于盛大旗下文學網站的知名寫手也表示更青睞網易的運作模式,一方面網易向他們開出更高的稿酬,另一方面并不像傳統付費閱讀網站一樣對寫手的寫作進度有一定限制,經常“催稿”。
很顯然,網易的模式對習慣了免費午餐的國內用戶來說是一道福音,對經歷了十年粗放式生產的網絡原創文學來說或許預示著一道來自平臺層面的改革曙光。然而,拋開與zaker的糾紛不說,云閱讀本身仍然存在著較大的變數:首先,沒有一個互聯網公司有實力永遠向用戶提供免費的內容,云閱讀目前的做法或可看作一種互聯網大佬以資金和實力搶占市場的做法,但是對于用戶習慣的培養遠不是網易宣稱的一場“1000萬”可以拿下的戰役。其次,云閱讀是否可能效法淘寶的做法為內容提供方和用戶提供“交易平臺”,并借由平臺的發展積累品牌價值尚需時間的考驗。第三,隨著流量的增長,內容審核和預防借助云閱讀平臺的各種非法交易將為云閱讀的運營帶來沉重的壓力。
豆瓣閱讀的反傳統在于它專注在“小”而“偏”的領域。豆瓣宣稱自己在出售“作品”。目前豆瓣閱讀器僅有約300部作品,大多為中短篇作品,與傳統網絡文學網站穿越、奇幻、武俠作品不同,豆瓣鼓勵作者進行非虛構寫作,以及上傳詩歌、散文等多種形式的文學作品。豆瓣閱讀的開發者相信高品質的數字閱讀體驗有助于提高作者的創作熱情和收益,同時短篇的閱讀更符合移動閱讀的碎片化。但是這種小眾化的數字閱讀APP能否盈利仍然取決于豆瓣能否在短期內聚合大量優質內容,以及現行定價機制是否獲得市場認可。
二、展望:合力推動下的數字閱讀市場
在筆者看來,推動數字閱讀由新興產業向能夠產生穩固收益的成熟市場過度的,將是一股來自用戶、開發商和第三方的合力。
首先,從用戶層面看,對穩定數量用戶群和數字閱讀習慣的培養都有賴于時間的積累。人們的閱讀習慣會隨時間發生遷移,當習慣了觸摸、交互、分享的“數字一代”真正成長起來的時候,用戶對“閱讀”的體驗需求也會發生改變,屆時如何迎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成為數字閱讀運營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其次,從開發商角度來看,數字閱讀發展的根本在于提升用戶體驗。數字閱讀還應能兼顧紙書的閱讀享受以及為特殊人群提供個性化產品。數字閱讀產品還必須更加符合社交媒體時代的用戶需求。用戶對內容的分享和評價構成了讀物的第二層價值。
第三,從用戶和開發商以外的維度觀察數字閱讀產業:以賣內容為核心的數字化閱讀無法調和作者、平臺提供商、讀者之間的付費矛盾,數字閱讀領域急需第三方付費介入。
用戶、產品、支付渠道,當下的數字閱讀領域看似商機無限,實則步步驚心,誰將是開啟下一個時代的“上帝之手”?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