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強調的是,俺一直堅定的認為提供內容的一方,無論是論壇寫手、博客寫手以及微博上的段子手以及大號們,都應該天然有通過這些渠道賺錢的權利;要不然,他們憑啥那么努力的為大家伙兒貢獻各種各樣的內容?
免費絕對不應該是主流,當然,如果不樂意通過這些渠道牟利也是正常的,但是對于多數普通人而言,投入這么大的精力在這虛擬社會里,是有通過這些努力來獲取商業利益的需求和必然性的。
說完個體或者那些小團隊,再來說平臺,我也一直認為無論是論壇還是博客還是微博,只要有能力把大家伙兒都聚集在一起并且通過產品給大家伙兒提供便利或者爽快的事兒的,都應該是賺錢的;起碼,不應該讓他們虧錢。
所以無論是QQ還是天涯或者微博微信什么的,商業化是必然的,只有賺錢了,服務器才能穩定了,抄襲硅谷更給力了,我們這些diao絲中青年們才能夠和世界同步,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暢游。
以上為亮觀點,也為下面侃的關于新浪微博的微任務和微服務商以及騰訊微博的V5推推類的模式做點兒鋪墊。
作為這龐大的生態鏈的一個小蝦米,之前也表述過類似的看法,只是因為之前沒有平臺方的真正的參與,微博傳播或者營銷的商業模式多數自發的無序的相對有點餛飩的市場——形成了大中小公司以及個人都有各自運營空間的格局。
而隨著平臺方——新浪微博開始逐步涉入此領域,尤其是隨著微任務和微服務商平臺的推出,目的有可能是整頓市場,借此也能夠明確新浪作為平臺方的權益,但是總覺得這有點鼓勵灰色地帶的感覺。
以微任務來說說為甚會擔憂。
有償轉發微博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且孵化了很多的機構——不僅僅有創業家說的那三大派,更有諸多平臺化的運營模式存在,并且市場規模蠻大。
只是,這一直沒有從新浪那兒獲得平臺方的支持,一直到微任務平臺的推出,以及之后諸多代理微任務服務的微服務商的出現,都代表了新浪對這模式的認可,以及將整合這些資源為新浪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