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擔保公司模式
企業作為擔保人,風險仍然不小。中國飼料行業的“六和集團”,則設計了一種“擔保公司模式”。
六和于2007年成立了“濱州和興牧擔保公司”,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該擔保公司可擔保的資金額度,是其注冊資金的五倍,即一億元。而這筆錢,可建設約400棟標準化雞舍。而且雞舍建設完畢后,農戶還可以繼續從擔保公司獲得擔保,從銀行處獲得流動資金。根據雞鴨的養殖周期,一年可周轉6次,即形成6億元的流動資金。
在解決了基地建設的資金后,六和再通過旗下的飼料廠、冷藏廠、種禽場、獸藥廠,為養殖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場房基建、保姆式技術服務、質優價廉的種畜禽和獸藥等等。
獲益于此,六和的銷售收入快速增加。2006年的收入約為98億元,2010年則上升到507億元!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從傳統的企業直接投資或與農戶共同投資建設基地,到六和成立擔保公司,放大杠桿為農戶擔保,商業模式在一步步創新升級。
對沖農產品價格波動
如何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是企業必須要面對的難關。大多數企業的辦法是,將價格向下游傳導。但這種隨行就市的方式,會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而一些企業則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來應對這種風險。
“建立倉儲基地”的模式
為了應對原材料的價格波動,一些企業在倉儲建設上下工夫,建立保鮮倉儲,以在農產品低價時收購,高價時出售。但是,倉儲基地的建設成本和運營費用都不低。但以下這兩家企業的作法,倒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某大型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其產品主要是鮮玉米食品、飲料系列。它將國家興建的防空設施,改造成亞洲最大的冷庫,可儲存玉米兩萬噸。這些冷庫,不僅有效對抗了玉米價格的波動,而且運營成本也較為低廉。
而另外一家水果企業,則在自建的冷庫周邊,建了普通倉儲及農貿市場,將冷庫業務與商業地產相結合。再通過商業地產項目的收益,低成本擁有了自己的倉儲能力。
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深加工的產品,不僅附加值高,往往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我國紅棗行業的龍頭“好想你”,就是通過這一方式,來應對價格波動的。
“好想你”的原材料成本最大,占銷售總成本的77-87%。因此,它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來應對價格波動。
一是產品深加工。“好想你”開發了深加工產品棗干和棗片,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別降低到65%和27%。
二是產品高端化。新疆是我國的高端紅棗產區,雖然采購價格高,但毛利率更高。比如,公司以每公斤25元所收購的紅棗,毛利率通常為25%。而以每公斤35—40元收購的紅棗,毛利率則超過了30%。
三是自建基地,平滑價格波動。公司在2011年自建的生產基地已經超過5000畝,2012年將再增加1000畝。
“套期保值”模式
而一些企業利用“金融工具”對沖,也是一個富于創新的辦法。它們利用期貨市場,實施“套期保值”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只要策略得當,就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
例如,“北京大北農科技”的主要業務是飼料開發、生產和銷售。其原材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油脂、米糠、棉粕、菜粕、面粉等,占比為40%左右。為此,公司利用期貨市場,買入相應數量的期貨合約,規避現貨市場價格上漲而導致采購成本上升的風險。
2010年公司預計玉米、豆粕等用量達到45萬噸以上,為此它在期貨交易所買入相應的期貨合約,總量不超過5萬噸,占2010年原料預計用量的10%,保證金不到2000萬元。最終,盡管當年公司所采購的玉米、魚粉的均價分別上漲了16%和37%,但由于它在期貨市場上賺了錢,對沖了現貨市場的成本上升。當年公司飼料產品的毛利率僅下降1.5%,這部分得益于它的“套期保值”舉措。
成熟的企業,必然要介入期貨市場。而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將會發展成為“公司+農戶、基地+工廠、期貨+訂單”的新型農業模式。
農業企業:管理越規范,越容易脫穎而出
農業企業在管理上越規范,就越容易與其他競爭對手拉開差距,并利用資本市場,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在農業行業中,企業在財務規范上存在不足,上市公司也屢曝造假丑聞,這與該行業的特殊性有關。因為企業的存貨,主要是大量的農產品,不容易測算和盤點。而且農產品的采購和銷售,多為現金交易。同時國家的稅收扶植,也導致企業的造假成本較低等。
還有一些企業,由于財務意識淡薄,產品銷售合同與財務賬目信息不一致,無法向投資者說清楚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的勾稽關系,這使它們很難和資本市場有緣。
我們從“雛鷹農牧”現金結算比例的改變,來看它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并最終登陸資本市場。公司主要經營生豬和雞的養殖,其采購對象和銷售對象多為自然人,比如農戶、種植戶和中間商等,因此現金結算量較大。2007—2008年其采購額中,現金結算比例超過85%。在銷售中,現金結算比例也超過96%。
但此后,公司下決心規范自身管理。在采購方面,增加“法人供應商”,并逐步選擇經營規模大的供應商長期合作,同時要求它們給予一定賬期,并采取銀行轉賬或匯票等方式結算。公司2009年采購的現金結算比例為42%,2010年上半年則降低為27%。在銷售方面,同樣要求客戶采取“銀行轉賬”方式結算。客戶上門提貨時,財務人員與客戶一起到銀行將貨款提出,再存入公司賬戶。2009年,公司銷售的現金結算比例為61%,2010年上半年則降到5.7%。另外還制定了采購和銷售的內控制度。
這些改革與創新,不僅使“雛鷹農牧”獲得了投資者和證券監管部門的認可順利上市,也使得它脫穎而出,成為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