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商魂(中國十大商幫)
【作 者】 王賢輝 【出 版 社】 航空工業出版社 【版次印次】 1
【ISBN書號】 7801838092 【開 本】 16開 【裝 幀】 平裝
【國 別】 中國大陸 【頁 數】 199 山東商幫 春秋財神范蠡 春秋理財謀士計然 春秋儒商鼻祖子貢 戰國理財家白圭 戰國大鹽商猗頓 敢于重用奴仆的西漢富商刀間 致富有道的西漢富商師史 出奇制勝的西漢富商宣曲任氏 西漢四大鐵王蜀卓氏程鄭宛孔氏曹邴氏 西漢大理財家桑弘羊 唐朝理財家劉晏 清朝東方第一商孟樂川 陜西商幫 戰國紅頂富商烏氏倮 中國最早的女企業家巴寡婦清 西漢子錢家無鹽氏 推行改革的唐朝理財家楊焱 明朝陜西大布商褚華 明朝著名茶商馬合盛 清末陜西鹽商劉紹棠 清朝陜西典當商賀達庭 福建商幫 宋末元初海上貿易富商蒲壽庚 山西商幫 明朝以利制權的富商曹三喜 足智多謀的山西鹽商王海峰王協 講求信譽的“六必居”老板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 誠信經營的晉商喬致庸 清末新興工業的開創者劉篤敬 薄利多銷,積少成多的晉商常威 博大寬厚的晉商尉佳 清朝“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日升昌”票號創始人雷履泰 清朝山西票號商李宏齡 北京老字號“都一處”老板李氏 徽州商幫 明末徽州大鹽商胡萬安 明朝絲綢大賈汪直 “張小泉”剪刀創始人張思家 清朝徽商鹽務首總江春 善行義舉的徽商李宗眉 亦賈亦儒的徽商鮑志道鮑漱芳 棄賈服儒的清朝大鹽商程晉芳 父子宰相的清朝鹽商曹文植曹振鏞 清朝徽州大茶商江有科 寧可失利,不得失義的徽州茶商朱文熾 徽州名茶“祁紅”創始人余干臣 清朝制墨名商胡開文 子承父業的清朝木材商倪國樹倪起蟄 熱衷教育和社會公益的徽州典當商胡貫三 私人藏書之最的徽商馬日□馬日璐 以義取利的徽商舒遵憲吳鵬祥 膽略過人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寧波商幫 我國最早創立“超市”的寧波南貨商孫春陽 清末民族實業家葉澄衷 龍游商幫 元朝江南首富沈萬三 蘇州“黃天源”創始人黃啟庭 洞庭商幫 中國面粉大王、棉紗大王榮宗敬榮德生 明朝洞庭布商翁贊 清末金融世家席元樂席素貴 蘇州鹵菜名店老板陸稿薦 蘇州“采芝齋”糖果店老板金蔭芝 蘇州“良利堂”藥材店老板陸緒卿 清末棄官經商的民族實業家張謇 中國著名洋務派大商人盛宣懷 廣東商幫 明朝著名理財家丘□ 玩弄權術致富的官商潘啟 從衣食無著到東南亞華人首富張弼士 “一代酒王”愛國實業家張振勛 主張學習西方的民族實業家鄭觀應 江西商幫 清朝鹽業大亨李宜民 參考文獻 書 摘
“智、勇、仁、強”的經營素質
白圭把經營者素質概括為“智、勇、仁、強”四個字。
智,就是要有謀略。要依靠知識和智慧經營,要有大處著眼、通觀全局的見識和膽略。他主張,將貨物流通與發展生產聯系起來,以足補缺,以豐補歉,使全國各地物資通過流通,互相支援,才能在輔民安民的同時又能為國家理財致富。他說,如果一個地方盛產蠶繭,就用谷物等其他當地缺少的貨物去換,如果一個地方糧食豐收,就用絲、麻等日用必需品去換,利國利民,一舉兩得。
勇,就是要果斷。經營者看準商機,要當機立斷。
仁,就是要有仁義之心。他認為,在經營上,既不嫌棄小惠小利,也不靠詭計欺詐。用當今的話來說,就是要有商業道德,要真誠地為顧客服務,因為有顧客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銷路,有銷路才有利潤。
強,就是要守得住財富。不能小富則安,要有憂患意識,富日子當窮日子過。經營者既要有生財之道,又要有守財之能,就如同打仗一樣,能打天下還要能治天下。中國有句名言,“富不過三代”,就是說經營者不具備“強”的素質。“強”,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說企業要有發展后勁和成長性,否則,就會被競爭淘汰。
白圭在強調經營者的“智、勇、仁、強”素質要求時還說“我經常生產就是像伊尹、呂尚策劃謀略,像孫子、吳起運用兵法,像商鞅推行法制那樣的。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智慧不足以隨機應變,勇氣不足以果敢決斷。仁德不能夠正確取舍,強硬不能夠有所堅守,雖然他想學習我的方法,我終究不會告訴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