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直是不斷孕育、產生新興產業的策源地。集成電路產業于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此,70年代產生了生物制藥產業,80年代個人電腦產業的發端也可以溯源到硅谷的車庫當中,進入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產業的一波又一波潮流始終離不開硅谷,而進入21世紀之后,清潔技術新能源產業又開始在硅谷聚集。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每隔10年,都有一個全新的產業在硅谷出現,并改變著世界的面貌。
集成電路半導體作為一個產業孕育于硅谷,也成為硅谷得名的原因。從肖克利實驗室到仙童半導體,再到之后的英特爾、超微,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硅谷就始終站在了集成電路技術產業化的前沿, 這里制定著標準、發明著專利、創辦著新的企業,并且進一步輻射著以新竹園區為代表的其他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近年來,硅谷不斷將制造環節轉移的同時,又在引領著集成電路產業新的業態。時至今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始終未曾離開硅谷。
從最早的個人電腦整機誕生于車庫的那一刻起,硅谷宣布了個人電腦時代的到來。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無數新企業在硅谷控制著個人電腦產業鏈從配件到整機的各個環節,新技術新應用的產生、新商業模式的出現都沒有離開硅谷這一區域。無論是蘋果機定義個人電腦的基本功能,還是兼容機對蘋果機的取代,甚至到今天蘋果用iPad,Mac重新定義個人電腦,個人電腦產業不斷在硅谷孕育、壯大和革新。 互聯網于20世紀90年代作為一個產業第一次出現于硅谷。從1994年網景上市開始,互聯網創業在硅谷成為風潮,新的概念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這些硅谷初創企業不斷地開拓著全新的領域、技術和商業模式,從雅虎到谷歌,從Ebay到Facebook再到Zynga、Twitter,從瀏覽器到分類門戶,從搜索引擎到網絡社區到移動互聯網,硅谷始終在定義著互聯網產業的核心。
20世紀70年代,風險投資和大學技術的一次合作,在硅谷創建了全球最早的生物制藥公司:基因泰克。生物醫藥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形態也得以確立。在之后的30多年時間里,硅谷涌現了一大批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的企業,例如Gilead等。不僅如此,包括MedImmune在內的一批全球其他地方的生物制藥企業也在硅谷設立研發中心,“生命灣”成了硅谷的另一個代名詞,大量抗癌靶向藥、抗艾滋病療法等新技術從硅谷地區走向了世界。
進入新世紀以來,清潔技術產業成為硅谷新的亮點。風險投資公司支持著硅谷成為清潔技術產業的新明星。2010年,硅谷的清潔技術風險投資額占到全美的23%,新能源發電和環保交通成為硅谷新興產業,這里匯集了以太陽電力(SunPower)、索雷德拉(Solydra)為代表的一批太陽能發電公司,也有泰斯拉(Tesla Motors)這樣抗衡豐田、梅賽德斯等老牌汽車巨頭的電動汽車企業,更有被譽為“未來的思科”的思飛信(Silver Spring),為企業提供智能電網解決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硅谷仍然在清潔技術產業方面占據先機。
本文摘自由王德祿、趙慕蘭等人撰寫,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網絡》第二章第三節第一目。 本書作者是中關村發展的親歷者和長期研究者,為大家揭示了中關村崛起背后的秘密——不是copy硅谷,而是建立人脈;本書亦總結了在硅谷和中關村兩地跨區域創業成功案例的共同點,指出創業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脈網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