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一個或好或壞的創意,首先可以開拓我們的思路。
閑言碎語也能“網”錢 內容雖空洞卻大受追捧網站引爭議
賺錢模式
↓
與不聽、不看、不說不同,網站
雇人滿大街收集“閑言碎語”。
↓
有專門的人負責篩選,評出
最受歡迎頭條。
↓
上網后吸引網民瀏覽,用點
擊率獲得廣告。
在一個800萬人口的城市,總有趣言趣事發生,這些奇言逸事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地記錄下來,在網站登出,引起轟動。
地鐵里有一個家伙說:“是啊,這些天小孩容易丟,不安全。”或者一個女人正在打手機說:“老實說,我寧愿跳鋼管舞。”“偷聽紐約”網站www.overheardinnewyork.com的任務就是記錄諸如此類的談話。網站訪客可以投票選出最佳引言并參與頭條爭論,網站還推出姐妹站點“在海灘上偷聽”和“辦公室偷聽”。
這個網站引起轟動,它的創辦者摩根·弗里德曼還出了一本書,引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效仿。肯尼亞內羅畢、愛爾蘭都柏林、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和美國費城等地先后辦起類似“偷聽”網站。盡管“偷聽紐約”網站盛產空洞無意義、愚蠢至極的內容,但網站一個月有400萬訪問量。
現年30歲的弗里德曼專門聘用一個團隊負責審閱網站“作品”和撰寫頭條,他們每天從眾多來稿中挑出12篇。弗里德曼說:“人們的言語大多粗俗,這與紐約的國際性大都市形象背道而馳,反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網站真是封寄給紐約的情書。”
“偷聽紐約”網站接受任何人提交的“作品”,貢獻25篇作品以上的人就可以上“間諜”榜,榜上會配上提交者照片和人物短評,以“表彰”其偷聽本領。被引述的人,除非名人,都簡單地標示為“某人”、“少女”、“公交司機”、“嚴格素食者”或“流浪漢”。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拉里·羅森認為,一些人喜歡窺探別人隱私,因此“偷聽紐約”網站很有吸引力。但網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已引起關注和爭議。黃慶明(新華社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