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小學生發明催生百萬產業(圖)
核心提示:12歲的重慶少年李翔屢獲發明大獎。他10歲時發明的臥床小便器今年正式投產,研究報告稱市場前景至少百萬元。聽說現在本科生都不好找工作后,李翔表示將來至少要讀個研究生。
12歲的重慶少年李翔
新人文講述普通庫區人的故事
事大型系列報道人物檔案李翔,1993年12月2日生,少先隊員,家住云陽縣雙江鎮復興場鎮。今年從云陽縣雙江鎮三壩小學畢業后,進入云陽中學讀初一。李翔愛好發明,作品屢獲大獎。今年8月,李翔又獲得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今年的整個暑假,為了臥床小便器的生產和銷售,云陽縣雙江鎮三壩小學的幾位年輕老師忙得團團轉,沒有休息一天。臥床小便器是供臥床不能自理的病人使用的,有關部門估算,其市場前景至少100萬元。
整個暑假,臥床小便器的發明者李翔,天天都要去縣城補課。他已經從三壩小學畢業,成了云陽中學的初一新生。李翔覺得,和母校老師們比起來,其實自己更忙碌些。
提前約好采訪后,記者來到雙江鎮上的李家,李翔卻不見了人影。“肯定又出去搞觀察去了。”爸爸李中斌迅速確定了兒子的方位,把在屋后一棵大樹下撅著屁股看螞蟻的兒子,提溜到記者面前。
據說,有不少科學家,小時候都以看螞蟻為樂。李翔會不會延續這樣的故事?老師、爸爸和李翔自己都很有信心。因為,李翔雖然只有12歲,但已經是“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銀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等諸多大獎的獲得者。
8歲時小發明獲一等獎
在剛進三壩小學時,和那幫同學比起來,李翔除了樣子更乖巧些之外,并不突出。
“他不怎么說話,經常悶起。即使發言,也是問些怪問題。比如說,‘狗可以吃,為什么貓就不能吃?’,或者‘羊肉有膻味,豬肉為什么沒有?’之類的。”三壩小學校長李述斌說,李翔第一次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是在一次數學公開課上。當時,老師講零不能作為除數,李翔突然站起來問為什么。“一般孩子是老師講就照記,很少有問原因的。”李述斌說。
李中斌開始覺得兒子與眾不同,是在2002年,當時李翔8歲,正讀小學二年級。李翔從小就愛汽車玩具,家里買了一大堆。有一天,李中斌發現有幾輛玩具汽車被拆成了零件,他也沒在意,只怪兒子調皮。過了兩天,李翔居然用零件拼裝出了一部新車。“下地就能跑,還帶遙控。”李中斌說,他這才發現,平時悶嘟嘟的兒子,沒準還是個人才。
也正是這一年,三壩小學開始鼓勵學生搞發明創造。李翔吃飯時,經常把筷子掉在地上,被家長責罵。于是,他就在每根筷子的中段,加上了個厚厚的橡皮圈。這樣,筷子架在碗上也不會滑動,即使平放在桌面上,筷子頭也不會與桌面接觸,干干凈凈。
這個“衛生防滑筷”讓李翔獲得了云陽縣青少年科技創新一等獎。用李翔自己的話來說,從此他走上了“搞科研”的道路。
臥床小便器獲國家專利
1998年,李翔的爺爺癱瘓了,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情,不但房間的味道不好聞,老人家自己也難受。“‘搞科研’之后,我就想發明個東西,幫爺爺解決上廁所的問題。”李翔說。
最初,李翔試過竹筒、漏斗、痰盂等方式給爺爺接尿,但效果都不好。正犯愁時,他看見姑姑用奶瓶給孩子喂奶時,奶瓶里的奶只能吸出來,而嘴里的奶水不能吹到瓶里去。這觸發了他的靈感。
在老師的幫助下,李翔在一個杯子里,設置了三層漏斗。最后一層漏斗裝上奶嘴,尿液就不會回流,而是通過杯底的管子排出。只要杯底的出尿端,不高于病人平臥時的胸部,解出的小便就自然引流。如果臥床小便器的前端裝上吸盤式接口,還可供女性使用。
讓爺爺先試用,效果不錯。再拿到縣醫院、敬老院試用,一炮走紅。在2004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中,臥床小便器獲全國二等獎,及第四屆宋慶齡少兒發明獎銀獎。今年,王鴻舉市長又親手把“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頒給了李翔。
2004年底,臥床小便器獲得了國家專利。經過兩年的籌備,三壩小學于今年3月成立了云陽科創作品加工生產廠,主打產品就是李翔的臥床小便器。
“雖然沒有錢做廣告,但李翔的發明經過媒體報道后,來自全國各地的訂貨單越來越多。”三壩小學校長李述斌說,臥床不能自理的病人都需要這個產品,有關部門在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時指出,臥床小便器的市場前景至少上百萬元。
在小學畢業前,李翔又鼓搗出一個新發明———可調易視鏡,一根可以伸縮的魚竿,兩端各裝一面可調角度的小鏡子。“我叔叔是電力抄表員,這是專門為他發明的。”李翔說,可調易視鏡是利用潛望鏡的原理,抄表員再也不用搭著梯子、踩著凳子去抄電表了,站在地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目前,云陽電力公司已經表示要推廣使用可調易視鏡。
如今,三壩小學專門抽調了一幫老師,負責生產和推廣臥床小便器、可調易視鏡,作為學校的勤工儉學項目。“李翔搞發明,我們來打工。”李述斌說,力爭工廠的年收入能達到20萬,“那時,不管是教師的福利,還是貧困生的補助,都有了”。
李翔稱至少要讀研究生
臥床小便器和可調易視鏡賣得好不好,對李翔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他目前最頭痛的,是如何解決偏科的問題。“升初中考試時,李翔的數學得了100分,但語文才77.5分。”爸爸李中斌說,李翔一直只喜歡看《課堂內外》、《科學啟蒙》等科普讀物,“今后,要讓他多看點文學書”。
但至少在目前,語文成績并沒有給李翔帶來太大的麻煩。“搞科研”出成績后,李翔成了云陽當地名校的爭奪對象。李中斌最終替兒子選擇了有100年歷史的云陽中學。“這個暑假,在云中給李翔找了個老師補課,提前學點初中內容。”李中斌說。
暑假補課的費用,并不是個小數。“只要李翔能成才,值得。”李中斌說,自己高中畢業,在肉聯廠殺豬,前幾年下崗后,在雙江鎮上擺了個副食店,兼辦移動電信代理,收入還過得去,“凡是孩子讀書需要的,我絕對滿足”。
父母的苦心,李翔懂。只是,不間斷的補課,讓這位小發明家有些郁悶。“我好想去打籃球,然后到池塘釣魚、洗澡,這才像個假期嘛!”背著爸爸,李翔對記者說。
雖然剛上初一,但李翔已經把高中分科的事情考慮好了。“語文、英語要學好,但以后還是讀理科,繼續‘搞科研’。”一臉稚氣的李翔突然老成地說,將來至少要讀個研究生,聽說現在本科生都不好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