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午,位于上海市新天地北里的“心靈超市”正式開張營業。這一意在把經營目標定位于有精神需求的消費群體的商業行為,在國內尚屬首例,其創意令人耳目一新。
“心靈超市”是由丹麥藝術家MadsHagstrom創立的,曾在哥本哈根等地展出。超市銷售的不是通常概念下的商品,而是一種精神商品。上海這家“心靈超市”營業面積與一般的24小時便利店相當,室內布置以白色為主調,商品共有43個品種1.6萬件,每件商品都是空空的瓶瓶罐罐,只有部分瓶罐[來源:創業網-www.fswenwen.com]中裝有海報,外面貼有“勇氣”、“信心”、“思考”、“讓你沒壓力”、“安心零食”、“沒有垃圾電郵”、“再生資源”、“空氣清新”等各種內容不同的標簽,每件售價從10元到100元不等。超市在開張3個小時內,已成交50多單。一位在附近上班女白領,付款60元,拿著3個貼著標簽的空瓶子走了。MadsHagstrom表示,希望上海的“心靈超市”永遠開下去,滿足人們不斷改變的思考方式和心靈需求。
對于這種有點“另類”的“心靈超市”,有的人頗為推崇和喜歡,有的人則表示不可理解,甚至認為是在“忽悠”人,這也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對此,MadsHagstrom解釋說,“心靈超市”是期望通過一些主題概念的提煉,提示人們去關注、去思考他們本應該關注卻又忽視了的一些東西。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師許維素對此持肯定態度,他認為,選擇怎樣主題的瓶子,反映了人們的一種補償心理……挑選這些瓶瓶罐罐的同時,也是人們在審視自己的生活狀態,整理自己[來源:創業網-www.fswenwen.com]的內心所思。筆者也以為,對銷售這種精神商品,不妨讓他試一試。這是因為,中國融入世界大家庭以后,社會節奏的突然加快,致使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年在《兩會特刊》上就透露,全國抑郁癥患者正逐年遞增的趨勢,目前已達3000萬人,而2006年自殺人數已經突破25萬[來源:創業網-www.fswenwen.com]人,其中不乏白領、大學生和社會精英。這種“心靈超市”盡管并非靈丹妙藥,但它可以起到重新審視自己生存狀態,進而達到調整注意力、調適心理、選擇生活的目的。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這就需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樹立自尊自重、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心靈超市”盡管其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作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的載體,嘗試一下未嘗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