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他不是首富——目前湖北人似乎都知道“首富”是東星集團的蘭世立;在湖北富人圈中,他也不是最有名的,相比人家蘭世立排山倒海式的大動作,他算得上水波不興,有關他的公開資料零星稀少,孝感之外幾近隱形。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湖北慈善第一富”——從胡潤慈善榜到福布斯慈善榜,他余漢江榜榜有名,且福布斯慈善榜還位列第十。
我們無法以常理去解讀余漢江,我們只能先去了解余漢江。非常有意思的是,余漢江的“隱形”沒能阻止他的“上榜”,而他“上榜”后的“低調”反而強化了媒體解密的沖動。
這個富豪原是常務副市長下海
濁浪排空,驚濤裂岸,滾滾洪水來得陡,時間長,將整個江漢平原淹沒殆盡。為了逃難,湖北省漢川市灣潭鄉農民余常勉一家隨鄉親們都搬到了漢江大堤上,住在臨時搭建的草棚里。生活已經夠艱難的了,可余常勉的第三個孩子偏偏在這個時候降生。為了紀念1954年這個大災大難的歲月,余常勉給孩子取名“余漢江”。由于家窮,奶水不足,襁褓中的余漢江,竟然日夜不停地哭鬧了一個多月。
那年月,為了多掙幾個工分,補貼家用,余漢江的姐姐和哥哥分別只念完小學和初中就輟學回家務農。余漢江后來亦未幸免,也只念完了初中就輟學回家務農。“半夜梳頭,雞叫飯熟”。一家人勤扒苦做集中供養弟弟讀書。但是在那個“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極左時代,你干得再多再好,也沒法得到得更多。“難道就這樣一輩子窩在農村?”天生好動、敢想敢干、愛廣交朋友的余漢江,那時候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出路。1970年,余漢江應征入伍,他想通過這種途徑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1975年,余漢江退伍回家待業。1976年就碰到原孝感財貿學校(現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到漢川市招收知識青年和回鄉青年入學。經過推薦、考核,余漢江作為回鄉青年成為其中幸運的一員。盡管只是一個中專學校,但原孝感財貿學校當時卻堪稱孝感的“清華大學”,孝感的黨政機關都在這里要人,就連湖北省直很多機關也都跑到這里來要人。原孝感財貿學校黨委書記袁勝先說,余漢江是幸運的,他是最后一屆被推薦上學的,從1977年開始,國家就恢復了高考制度。
在學校,余漢江如饑似渴地刻苦學習之外,還很主動、很熱心地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因為寫得一手好字,余漢江慢慢地就成了學校未經指定或者任命的專職宣傳員,不論班級里出黑板報,還是學校里出宣傳刊,都少不了余漢江。袁勝先說,那個時候的學生干部一當就當到畢業,如果是像現在這樣每年通過選舉換一次屆,余漢江肯定會被選為學生干部。
原孝感財校畢業后,余漢江被直接分配到了建設銀行原孝感地區分行工作,他在計劃科里從普通科員干起,一直干到科長。
湖北省水力發電站很多,但是每到枯水季節,湖北電力供應仍然十分緊張,到處都不得不拉閘限電。為了解決這一難題,1986年底,國家擬在湖北投資新建一座火力發電廠,地址就選定在地處漢江邊的湖北省漢川市。為了配合漢川電廠的建設,建設銀行原孝感地區分行準備在漢川單獨設立一個分支機構——建設銀行漢川電廠支行,余漢江被派到這個支行出任第一任行長。回到家鄉,余漢江各方面的工作開展得更是得心應手。隨著電廠建設進度的加快,資金流量越來越大,為了更好地配合電廠建設,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將漢川電廠支行收為省里直管,并將其由正科級單位升格為副處級單位。余漢江的職務、級別也很順理成章地得到升遷,由過去單一的電廠支行行長升格為建設銀行原孝感地區分行副行長兼電廠支行行長。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按照中央提出的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原孝感地區(現孝感市)開始在全地區范圍內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年富力強、有知識、有文化、有專業技能的年輕人充實到黨政機關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時年三十六七歲的余漢江各方面條件都很符合,工作上也很出色,又長期在金融系統工作,他被選拔到原孝感地區孝感市人民政府(縣級市,現孝感市孝南區)任常務副市長。
從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到后來出任原孝感地區孝感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余漢江的仕途可謂順風順水。現孝感市一位老領導告訴《商界名家》記者,當時余漢江是原縣級孝感市“四大家”領導中最年輕的一位,按照余漢江的工作經歷和當時政治上的那種發展勢頭,前途無量!
1992年8月,時年僅38歲、已經在原孝感地區孝感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崗位上歷練了一年多的余漢江,主動辭去了令人羨慕的領導職務,下海了。這連當時的很多領導和同事都驚詫不已。一時間,常務副市長余漢江辭官下海的事情成為了當地街談巷議的一個熱門話題:有人說,余漢江年輕氣盛,和領導班子中其他成員,特別是一把手市長的關系處理得不好,被迫辭職;也有人說,余漢江不屑于只是當一個副市長,盡管是常務副市長;還有人說,余漢江當時欠了一屁股債,一時又無法還清,不得不辭官下海賭一把;等等,各種說法不一而足。有人不解,有人扼腕,有人敬佩。據多年后余漢江一次公開的說法是:“行行出狀元,條條蛇咬人。”那幾年,身在官場,思想并不安分,自覺個人愛好與能力更適合經商,所以他才沖破重重阻力,毅然辭官下海,投身于房地產業。
對常務副市長辭官下海,社會上難免流傳一些猜想:是不是想利用臺上編織的關系網,為自己開方便之門,爭取優惠政策,賺取高額利潤?然而,辭官后,余漢江卻帶著包括他胞兄余漢生在內的10余個人,南下投資開發正熱火朝天的海南,開始了他艱辛的創業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