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代工大王"郭臺銘的另類投資(圖)

作為一個臺灣企業界大亨,郭臺銘(Terry Gou)一向與眾不同。
郭臺銘是臺灣新首富,他把鴻海集團(Hon Hai group)從一個在倉庫里生產電視機部件的制造商,發展成為全球電子產品“代工大王”。在這一創業過程中,郭臺銘嚴守經商原則,不像多數同行那樣,有時在非核心項目投資上異想天開。
可這種情況即將改變,鴻海集團管理人士本周證實,郭臺銘計劃在中國山西省上游石化行業和一個影視城項目上投資,這些領域都不是鴻海的常規業務。
鴻海集團副總裁丁祈安(Edmund Ding)表示:“我們上周與印尼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和山西蘭花集團(Shanxi Lanhua Group)簽訂了框架協議,投資18億美元,成立一家煤炭液化合資企業!
在中國大陸的外商直接投資者中,臺商人數最多。據官方估計,臺商在大陸的直接投資金額總計達到1500億美元。
除了通常投資興建與其主業有關的工廠和其它設施以外,許多臺商也向其它行業投資,經常是為了幫助他們的故鄉省份或地區發展經濟。例如,臺灣最大企業集團之一的臺塑集團(Formosa Group),就已經開始在中國大陸修建醫院和學校,其中許多都是慈善性質的。
里昂證券亞洲分部(CLSA)駐臺北分析師鄭勝榮(Robert Cheng)表示:“郭臺銘確實是頭一次這樣做。過去,他拓展業務總是嚴格遵循追求縱向整合的原則!
鴻海集團管理人士最初將郭臺銘的計劃解釋為“縱向整合的延伸”。
但他們很快承認,上述投資與其說是董事長做出的戰略性舉措,不如說是個人決策。郭臺銘祖籍山西。
這位企業界大亨和其他少數臺灣人一樣,他們的家庭在上一代才來到臺灣。
了解郭臺銘的消息人士指出,由于他的大部分財富是在中國大陸賺取的,他覺得現在應該做些回報了。
郭臺銘的一位助手表示;“由于他是名人,希望引起其他投資者和私人股權集團效仿,到山西投資。”
山西是中國大陸最貧窮的省份之一,至今也沒吸引多少外商投資。
但隨著油價上漲,以及中國政府推出“西部大開發”政策,投資者已經開始在山西這個資源豐富省份的石化和能源行業,開展一系列煤炭液化和煤炭氣化項目。
鑒于郭臺銘歷來不容忍別人的批評,分析人士都不愿意對他在山西的投資計劃進行評價。
一位觀察人士表示:“過去,郭臺銘似乎有點金術,就讓我們瞧瞧這次會怎樣吧!钡治鋈耸勘硎荆绻櫤<瘓F因該投資而更深入地涉足上游石化行業,他們不會感到意外。
鴻海集團管理人士強調,郭臺銘將自掏腰包參加總投資2億美元的影視城項目,但是石化項目的資金預計將來自“泛富士康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是鴻海集團的子公司。
一位消息人士稱,全部投資中,將有40%來自貸款,由當地政府負責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