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湘:造就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

郭炳湘
郭炳湘,45歲,祖籍廣東中山石岐,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新地創立于1972年,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郭得勝去世后,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層樓,成為市場公認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之一。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
新鴻基地產發展模式評析
地產商契機在八十年代中期再現,當時,香港政府實行50公頃高地價政策,幾乎所有小規模地產公司都無法投得土地,大地產商因而受惠,而新鴻基地產的純利由1977年的1.02億港元上升至1997年的141.6億港元,升幅達到13,783%,復式年增長率為27.9%。2003年的地產低潮時,新鴻基仍錄得65億港元的利潤。
新鴻基地產的經營手法,簡單來說是將地產項目變成流水作業,成本便宜的發展項目,只要有毛利,市場能接受,就會出售;相反,成本貴的項目,蝕本亦會出售。這就是傳統中國人所謂的貨如輪轉,西方的流水作業。歸根究底,新鴻基地產不是靠囤積居奇來獲取最高利潤,當市勢逆轉時,靠囤積居奇的地產公司,往往逃不過破產的惡夢,而新鴻基地產就是用流水作業的經營方式,在市場中建立起經濟專利。
此外,除了透過收購新界農地,又與地鐵及九鐵合作發展沿線車站物業,新鴻基地產的強項,是發展大規模屋苑,以薄利多銷形式賣出住宅單位,保留龐大的商場及停車場作收租之用。這策略就是將出售住宅的利潤,轉作投資在商場及停車場,而商場及停車場的租金收入,則變成長遠的經常性收入。2004年度,新鴻基地產的租金總收入接近50億港元。屋苑的人流,令到商場的商戶生意蓬勃,愿意接受租金調整?傆^新鴻基的經濟專利,是發展大型屋苑,銷售住宅,營造人流,保留商場作長遠收益。
在七十、八十年代,新鴻基能夠維持一定的邊際利潤,如果售樓利潤特別豐厚,管理層就將部分純利用作撥備,減低高價地皮的成本,容許這些高價土地,在經過撇除減值后,仍然能夠在完成時錄得利潤。這種手法對新鴻基在七十、八十年代的盈利,起了正面的作用。
不過,近年來本港的會計制度趨向與世界接軌,地產公司每年需要為土地及收租物業,作出專業價值重估;因此,價格的變動,在損益帳及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出來,此舉是提高透明度,以賬面價值反映出公司的資產凈值,方便投資者參考。在地產上升周期,新準則對新鴻基地產是絕對有利的,因為有龐大的收租物業,如果價格上升,股東資金增加,相對之下負債與股東資金的比例會下跌,財務狀況更加健康。相反地,在地產下跌周期,這個新會計制度帶來很大沖擊及負面影響。2005年香港的會計制度,進一步向國際準則看齊,屆時所有投資物業重估時的變動,將會全部在損益帳反映出來,等同收租物業價格的升降,直接影響公司純利。
新鴻基的管理層當然明白,地產的黃金時代無法長期持續,所以它亦有分散投資,例如:九巴、數碼通及新意網等,不過這些收益與其租金收入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在人口老化及出生率下降的情況下,香港地產能否恢復昔日黃金歲月呢?這是一個疑問。但是,話得說回來,相對于其他公司,新鴻基地產擁有最大的土地儲備,過去幾年,新鴻基成功地以補地價方式,將部分土地儲備重新部署,作未來發展,換句話,它的土地成本又會比其他發展商便宜。
新鴻基地產的棋手--郭炳湘
郭炳湘,45歲,祖籍廣東中山石岐,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新地創立于1972年,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郭得勝去世后,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層樓,成為市場公認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之一。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
新鴻基的2004年注定不平靜。
2004年初,業界傳出消息,新鴻基有意參與長虹的國有股減持方案。
郭氏兄弟的通關文牒是香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從1994年到2002年,新鴻基的營運收入達到2095.68億,而累計股東溢利,達到832.5億。
事實上,今年3月間,新鴻基代表團確實到長虹進行考察。不過事隔不久又傳出消息,新鴻基態度有了轉變,主要原因據說是受到了主管長虹的四川國資委的冷遇。
6月初,郭炳江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新鴻基地產入股四川長虹(600839)的計劃已經終止,目前正在研究投資大連房產。
是因為臺灣宏基也對長虹“垂涎三尺”,郭氏兄弟在爭奪中敗下陣來,還是新鴻基在考察長虹后覺得無心涉足制造業,外界不得而知。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房地產市場無往不勝的郭氏兄弟的2003到2004有些失意。投資上海陸家嘴美食城進展緩慢,入股長虹的計劃又無疾而終,東北的房地產未必如預期中那樣賺個衣缽滿歸。
不知道并不如意的2004,郭氏兄弟是不是希望早點結束呢?
--------------------------------------------------------------------------------------------
郭炳湘
郭炳湘先生祖籍中山市石岐區,現年53歲,是已故中山市榮譽市民郭得勝先生的長子、香港新鴻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主席。
郭炳湘先生1972年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獲碩士學位;1993年獲授“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1999年獲授“北京市榮譽市民”稱號;2003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十屆常委。他是香港頗有聲望的實業家,他率領家族其他成員努力經營,是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地產發展商之一,投資項目遍及北京、上海、廣州、中山乃至北美等地。
郭氏兄弟秉承先父愛國愛鄉的精神關心支持家鄉的公益事業:1994年捐資700萬港元,重新裝修先父捐建的中山市孫中山紀念堂;2003年11月和2004年2月又分別捐資780萬港元和1020萬港元,作為中山紀念堂的專項維護基金。他們還積極參與家鄉的經濟建設,計劃總投資15億港元,已投資2億港元,在我市城區開發建設奕翠園住宅區,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顯著貢獻。
郭炳湘先生心系祖國、熱心公益、造福桑梓的情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深得家鄉人民的贊佩。
---------------------------------------------------------------------------
郭炳湘三兄弟
郭炳湘三兄弟子 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之一
在2004年世界富豪榜上,前50名的世界首富中,中國香港上榜者部分則與去年相同,仍只有李嘉誠及新鴻基地產郭氏三兄弟,且排名均都提前。李嘉誠排名為第19位,身家約124億美元;郭氏兄弟,今年排名升至第22位,財富上升至114億美元。
子承父業虎父無犬子
郭炳湘三兄弟,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新鴻基地產創立于1972年,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目前物業銷售和租金收入的來源分別占去盈利來源的63、3%和26、6%,其他業務包括酒店經營、建筑、財務、保險、戲院、貨倉、制衣、公共運輸和電訊等。
講到郭氏三兄弟,先要講到他們的父親——郭得勝。郭得勝原籍廣東中山,早年隨父經營雜貨批發,戰后移居香港,1952年設立鴻昌進出口公司,專營洋貨批發。后來郭氏取得日本YKK拉鏈的獨家代理權,當時正值香港制衣業興隆,生意源源不斷,一舉奪得“洋雜大王”的稱號。1958年,郭得勝與好友李兆基(李兆基,祖籍廣東順德,1928年出生,早年曾在其父開設于廣州的一家銀號當學徒。1948年,年僅20歲的李兆基身帶1000港元,從廣州南來香港,在金鋪做外匯黃金買賣,1958年起與郭得勝、馮景禧合伙從事地產發展)進軍地產業。1963年,三人各投資100萬港元創辦了新鴻基公司。郭得勝為董事局主席,李兆基、馮景禧任副主席。
1972年7月14日,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并于8月23日上市,市值為港幣4億元。雇傭員工約30名,主要從事地產發展和投資。
進入20世紀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經發展成為香港地產界的五虎將之一。
1987年10月,新鴻基地產與信和集團合作,以33、5億港元的巨資投得灣仔一塊地皮,興建了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筑物——中環廣場。
1990年10月,郭得勝因心臟病復發去世。參加葬禮的有李嘉誠、包玉剛、邵逸夫、霍英東、鄭裕彤、李兆基等工商業巨子,當時報刊評論:“這幾位扶靈者就已掌握了半個香港的經濟命脈。”那時,新鴻基地產的市值已達254億港元,與上市時相比,增長了63、5倍。
郭得勝去世后,新鴻基地產掌舵的成了郭家第二代,其長子郭炳湘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聯則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氏兄弟順利接班,并使公司更上一層樓。1992年底,新鴻基地產市值超越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地產,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地產公司,堪稱“地產巨無霸”。新鴻基地產在內地的投資項目包括:北京王府井的新東安市場、方莊的新城市廣場、上海的中環廣場等。除了主業房地產,新鴻基集團還積極投入酒店、交通、電訊、金融等多元化經營,是市場公認的子承父業最成功的家族企業。
新鴻基地產集團主席郭炳湘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郭炳湘出生于1959年,祖籍廣東中山石岐,為新鴻基地產創辦人郭得勝的子嗣,持有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并為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郭氏是新意網集團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亦是多家機構的董事,包括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威信(香港)停車場管理有限公司及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
郭炳湘同時出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董事、東尖沙咀地產發展商聯會有限公司董事及香港酒店業聯會名譽司庫。在社區參與方面,他為香港公益金歷屆董事委員會主席、衛奕信勛爵文物信托委員、青年總裁協會(中國分會)會員及太平洋地區經濟理事會-中國香港委員會會員。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顧問委員會委員。郭炳湘為北京市及廣州市榮譽市民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兄弟與新鴻基地產
新鴻基地產的業務主要集中于香港,土地儲備量在香港地產商中保持數一數二的地位。截至1994年底,土地儲備達369、7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117、06萬平方米已建成收租物業及252、69萬平方米是發展中的地盤,以分布于新界各主要市鎮之大型住宅發展項目為主。目前物業銷售和租金收入的來源分別占去盈利來源的63、3%和26、6%,其他業務包括酒店經營、建筑、財務、保險、戲院、貨倉、制衣、公共運輸和電訊等。
以地產起家的郭氏家族,地產收益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但新鴻基地產的邊際利潤比率與金融風暴之前比已經明顯回落,1996年至1998年三個年度分別有51%、54%及52、5%,到1999年中期已下降至36、6%,反映地產商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然而,新鴻基地產于1999年下半年仍有多個新樓盤推出市場,包括紅勘半島豪庭、將軍澳維景灣畔一期及清水灣半島一期等項目。1999年建成樓盤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有助增強集團的資金流量。除地產外,新鴻基亦致力開拓電訊業務,一方面為減輕對地產收益的依賴,二來亦為旗下物業增值,有利于銷售。繼1992年將旗下本地流動電話業務數碼通分拆上市后,集團在1999年8月投資1000萬美元,與北京控股合作,成立一個專門投資國際定位系統的風險基金,并計劃2000年于美國NASDAQ市場上市。9月推出Cyberlncubator,以免租形式換取中小型科技公司股權;另外還注資Quamnet進軍金融互聯網。至10月,推出網上拍賣站(點點紅);又成立i-Hon(lntelligentHomeOpticalFibreNetwork),為旗下樓盤鋪設光纖基建網路,為住宅增值,首個試點為半島豪庭。此外,新鴻基地產與一些國際知名電腦商如SunMicrosystem及微軟(Microsoft)成立策略聯盟。除與SunMicrosystem合作發展AsiajavaVentureCapitalFund外,亦合作推出SuperHome、net網站,介紹旗下住宅及商業樓盤。另與微軟合作發展數碼儀表板(DigitalDashboard),向旗下租戶提供。新鴻基地產旗下物業做資訊增值,被視為未來物業發展的趨勢,多間已參與電訊業務的發展商,勢必加強物業的質素,對滲透通訊市場絕對有幫助。
郭氏兄弟在美加擁有大量的房地產,總值約15億美元。此外,他們家族在北美等地亦有不少物業和投資,價值約1、5億美元。在香港擁有新鴻基地產外,他們透過新鴻基地產控有上市的九龍巴士31、6%股權和富聯國際25、02%股權。
香港樓市雖然疲弱,新鴻基地產的樓宇銷情穩定,新鴻基地產行政總裁郭炳湘、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和副主席郭炳聯,在最近公布業績時指出,截至去年底,新鴻基地產除稅后仍有31億7700萬港元盈利,較上一年度同期的53、01億元減少21、24億元,降幅四成,同期新鴻基地產售出樓宇總值75、63億元。
新鴻基地產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談及新鴻基地產致勝之道時曾表示,新鴻基地產的三大優勢為卓越管理、強大品牌和優秀人才,三項元素互相配合,在逆市中取勝。新鴻基地產去年又被財經雜志《Euromoney》評選為“香港最佳公司”和“亞洲最佳地產公司”。
在房地產市場無往不勝的郭氏兄弟2003年到2004年有些失意。投資上海陸家嘴美食城進展緩慢,入股長虹的計劃又無績而終,東北的房地產未必如預期中那樣賺個衣缽滿歸。
1999年轟動香港的(大富豪)綁架本地富商案,事件涉及被綁人物雖未被證實,但城內盛傳新鴻基地產郭氏三兄弟中其中一人被擄,郭家為此付出數以億元計的龐大贖金。事件雖已終結,但市場擔心,假如郭氏兄弟中任何一人遭遇事故,空缺將無人補上,香港多個顯赫家族的新一代接班人,不少已經曝光,唯新鴻基地產迄今仍未見有實力的繼任人露面。
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在繼承了父輩巨額財富的基礎上,郭氏三兄弟同心協力,不斷開拓疆土,在危機四伏的地產業中,郭氏兄弟正是依靠團結一心,一次次殺出重圍,讓新鴻基大旗傲然屹立。然而,新鴻基的第三代掌門人會是誰?
除了郭炳湘外甥黃纘嘉(Newton)被媒體曝光與香港前有線主持歐綺霞拍拖,二人情不自禁在銅鑼灣街頭激吻被拍照,不過黃纘嘉矢口否認,稱二人不相熟。期間,黃纘嘉(Newton)發現記者正在拍照,即托友人送歐綺霞回家,自行駕著林寶堅尼返回帝景園寓所。黃纘嘉今年28歲,是新鴻基集團創辦人郭得勝千金郭婉君的兒子,曾是港姐李明慧參選前在加拿大的初戀情人,及后亦與亞姐黃敏燁傳過緋聞。他曾在家族公司新鴻基地產工作,后自立門戶,與鄭裕彤孫兒鄭志囪合組醫療網站。郭氏家族其他新生代都很低調,未見有相關報道。新鴻基的新一代接班人會是誰?只有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