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委會提示:經營者不會做賠本買賣,消費者不要輕信這類廣告宣傳
典型案例
消費者李先生反映,日前華強北某大型商場開張時,部分電器商品打特價,其中某品牌筆記本電腦標價3999元/臺。李先生排隊一直排到凌晨6點,交了預付款后,商場卻說電腦售完了。雙方協商許久,商場只同意退還預交的貨款,卻沒有給任何說法,商場工作人員甚至揚言就算有貨也不會賣給他。李先生覺得非常不合理,但不知該如何維權。
律師點評
廣東經天律師事務所杜艷芝律師對此進行了點評:
1、《合同法》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依據前述法律規定,某某電器商場開張發布廣告的行為,應視為對消費者發出的要約邀請。消費者李先生接受華強北某某電器商場要約邀請向其支付貨款,這是向經營者發出要約,經營者華強北某某電器商場收款的行為應視為承諾,即表示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至此成立。
2、《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本案中,如果華強北某某電器商場有貨可供,則消費者有權要求其繼續履行交付貨物的義務;如果華強北某某電器商場無貨可供,則雙方之間的合同需解除,因華強北某某電器商場違約,消費者李先生有權要求商場返還貨款,并賠償因此而受到的損失。
市消委會提示
消費者李先生所反映的情況,是目前消費領域投訴的熱點之一:不少商家或以公司開業、紀念日為名,或以節假日為名,或以換季、清倉為名,推出各種特價商品吸引消費者。市消委會指出,不管經營者利用哪種名義,都掩蓋不了其真實目的,就是想方說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而消費者多數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實惠,有的甚至子虛烏有,完全是虛假宣傳。
如該會曾接到過多宗消費者反映,某某家私店有特價商品銷售,消費者拿著當天剛刊登的廣告,找到銷售門店,并指名要買廣告中刊登的商品。服務員竟然告知消費者已售完,害得消費者白跑一趟。從這類廣告中不難發現可疑之處:一是經營者發布的信息真實性值得懷疑;二是其標售商品的數量消費者不得而知,普遍沒有預先告知消費者,明明知道消費者排長隊是買不到商品的;三是做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明明沒有貨供應給消費者,還要預先收取消費者的預付款;四是一些誘人的廣告字眼,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前去搶購,導致消費環境出現安全隱患,有的導致消費者身體受到傷害等。
為此,市消委會特別提醒消費者,天上既不會掉餡餅,經營者也不會做虧本買賣,不要輕信這類廣告宣傳。
作者:本報記者饒潔通訊員熊漢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