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如同水牛上岸,悠然浮出水面。兩市交易量又超過了兩千億元,這意味著投資情緒中的貪婪再度戰勝恐懼,股市將迭創新高。中國股市為何不怕加息呢? 首先,歐美股市有信用交易賬戶,英文叫做MarginAccount,也就是你買一萬元的股票可以只交五千,而且跌幅在20%以內不用擔心,上漲20%-40%卻可以再買40%-80%的股票。由于有這種自動的股票質押交易,歐美股市中有借錢持股的行為,加息對質押貸款有直接的影響。因為加息會立即增加借錢投資的貸款成本,遠期還會降低上市公司的預期盈利,二者共同作用于市場投資人的持股信心。但在中國,股票交易只有現金賬戶,借錢投資的比例很低,而且由于場內沒有自動的股票質押貸款機制,場外借貸利率通常不受利率上升的影響,所以利率上調的影響是滯后的,直到對公司盈利產生影響后才會降低投資人的預期。 其次,由于利率上調已在市場預期之中,所以會有“利空出盡”的心理反應。并且由于利率上調的原因是通貨膨脹,通脹引發的儲蓄出籠也是預期,市場對儲蓄出籠的期待因此被強化了。對存款出籠的預期在通脹加劇的背景下會循環放大,投資市場的財富效應又會推波助瀾,利率上調對股市的心理沖擊因此由負轉正,進一步強化了“利空出盡”的樂觀情緒。 第三,人們進而預期物價上揚會推動工資水平上升,經濟學家所擔憂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會注入一種非理性預期:假如未來的工資水平再像過去24年那樣,現在的股票房子和收藏品都太便宜了。過去24年,中高層專業人士的薪金水平的確是每12年加一個零,從人民幣月薪80元到800元,現在接近8000元。誰能保證12年后的小白領不是月薪八萬呢?如果小白領們年薪百萬不是夢,今天的股價房價還算貴嗎? 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是真實的,而且是可以持續的,與資產泡沫共舞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人們懼怕通貨膨脹,放棄儲蓄抑制消費而選擇投資,從而啟動了大眾投資市場。股市的繁榮會提高上市公司盈利中的投資收益,新增收益會抵消利率上升的負效應,這正是今年上半年中國股市的真實寫照,所以股民無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