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30歲,高中教師,年穩定收入9.6萬元,其他收入2萬元;妻子今年29歲,是與汪先生同一高中的醫務人員,年穩定收入7萬元。家庭每年生活費用5萬元。有個男孩,兩歲,健康活潑。
夫妻二人社保、醫保齊全,另有商業醫療和養老保險一部分;為孩子買了教育保險,年費5000元;存款20萬元,已購學校住房100平方米,但沒有土地權,不能轉讓買賣。
夫婦的理財目標就是給兒子買套房,供他上大學,夫婦兩人安享晚年就可以了。
教育規劃
當前孩子兩歲,其學前教育即將開始,汪先生家庭年度收入16.6萬元,2萬元用于教育金,以設定股票型基金定投,在長達二十年期限內規劃孩子的教育金。許多人在對子女教育投入上存在誤區,只考慮攢錢供孩子將來上學,但多數孩子上初中、高中時因學習成績達不到重點學校的要求,想上重點學校免不了要交一筆不菲的擇校費;高考成績不理想,“高價生”和上民辦大學的開支更大。因此,從小就應加大對子女的教育投入。如今多數學校在招生時對“特長生”有加分的優惠,不妨根據孩子的愛好,選擇樂器、體育、美術等一項特長,投入一定學習費用,進行重點培養。
住房規劃
孩子當前兩歲,離大學畢業尚有二十年時間,屆時將為孩子購置居住住房。根據現行資產分布情況及收入情況分析,將銀行存款15萬元以基金資產方式投資,用于住房規劃基金,再每年從年收入中扣出3萬元用于住房規劃,仍投資于股票型基金中,那么到期積累的資產可用于實現購置住房。
退休規劃
從家庭現有資產情況看:存款20萬元,其中15萬元用于家庭購房規劃,年度凈收入11.6萬元。其中2萬元用于教育金規劃,3萬元用于購房規劃,剩余6.6萬元。
當前存款5萬元應優化,留足家庭緊急備用支出2.5萬元后,另2.5萬元用于債券基金或其他投資工具,穩健為主。年度收入結余6.6萬元,留足2萬元用于孩子即將上幼兒園及其他才藝班費用支出,剩余4.6萬元,其中3萬元規劃退休養老金,三十年積累退休金,到期積累的資產可以實現夫妻二人退休安逸生活。此外,汪先生的其他收入2萬元可用于家庭旅游支出,以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