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況
易先生30歲左右,在某機關工作,年收入10萬元左右。太太唐女士26歲,就職于一家貿易公司,年收入15萬元。兩人均享受社保,目前,兩人共有存款8萬元,沒有任何投資。小家庭每月生活費約需4000元,2006年購買房產一套,貸款40萬元,每月還貸4000元左右。
此外,兩人每年都要旅游一次,花費在一萬元上下,作為新上海人的小兩口每年年底回老家,也要花費5000元左右。易先生計劃在2009年底將房貸一次性還清。此外,唐女士準備在2010年懷孕生寶寶,同時為了寶寶還想貸款買一輛15萬元左右的車。另外,還想為未來寶寶攢足夠的留學教育金。該如何理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溫飽之余有了理財的需要。
理財是伴隨我們一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有不同的理財目標,比如買房、結婚、生子、孩子教育、改善家居、旅游、退休養老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制訂不同的理財規劃;而即使面臨同樣的目標,每個人又因為家庭結構、收入高低及生活水平的不同,也需要制訂不同的目標執行計劃。
理財,需要科學規劃;家庭資產,需要合理配置。而這一切,都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
■理財目標
1、希望2009年底一次性還清房貸40萬2、想在2010年貸款購置15萬左右的車3、15-20年后有足夠資金供孩子留學
■家庭財務分析
1、通過推算,易先生家庭負債比例約為37%,償債能力處于比較合理的范圍內;同時家庭的流動比率為20,該比例說明家庭流動資產可滿足家庭20個月的開支,該數據較高,在6左右就比較合適;同時家庭的儲蓄比率高達56%,該比例說明家庭在滿足當年支出的同時,還可以將收入的56%用于增加儲蓄或投資,很高的一個數據,也顯示出家庭具備相當的理財能力與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