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創業板市場的定位
創業板市場是為了適應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發展需要而設立的市場。與主板市場只接納成熟的、已形成足夠規模的企業上市不同,創業板以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具有上市門檻低,信息披露監管嚴格等特點,它的成長性和市場風險均要高于主板。
創業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創業企業的發展,是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及支持處于成長期的創業企業的重要平臺。創業板公司應是具備一定的盈利基礎,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且需存續一定期限,具有較高的成長性的企業。
2、了解國外創業板市場市場風險收益特性
以美國NASDAQ、韓國KOSDAQ、香港創業板、臺灣OTC市場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征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PE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的PE均值分別為45倍、30倍、43倍,都高于本國(或地區)主板市場的PE均值;1997~2006年,臺灣OTC市場的PE均值為27倍,略低于同期主板的PE均值。
(2)從PE值的波動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和臺灣OTC市場的PE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60倍、10~38倍、22~39倍和7~43倍,均高于本土主板市場PE均值的波動幅度。
(3)從行業分類看,NASDAQ的IT、通訊、生物制藥和醫療保健PE值較高,KOSDAQ的IT業PE值較高,香港創業板的生物制藥、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PE值較高,臺灣OTC市場電子、半導體和旅游休閑業PE值較高。
(4)以上述市場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外,其他三個市場樣本股PE算術均值高于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其他三個市場普遍存在大盤股折價現象,其中香港創業板市場最為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