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也證明,唐先生現金交易的說法屬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海南商品房銷售額為286.34億元,同比增幅達381.2%。但一季度僅新增個貸32億,占同期商品房銷售額的15%左右,相當于85%是使用了一次性付款方式。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海南政府官員的表態。在一片外來人口推高海南房價的叫囂聲中,海南省長羅保銘最近公開回應:三亞及海口的外來人口投資買房占到總體買房量的80%左右,對于外地人買房未來幾年都不會出臺限制性政策。
“海南也有風險,眼光一定要準!”曾是普通公務員的溫州人徐女士感慨道,2005年她在海口投資第一間寫字樓,當時購買價格大概在5700元/平方米,面積約300平方米。4年里,這間寫字樓的價格一直在9000元上下,年租金收益率不到5%。
2007年金融危機時,由于對海南房地產市場的信心不足,一些投資客擔心被套,紛紛拋售。現在這批人卷土重來,都怕錯失良機。“因為通脹壓力嚴重,我們就是要投資固定資產,免得手頭的現金貶值。”
而隨著海南房價迅速躥高,徐女士投資的寫字樓價格也迅速翻番。僅此一套寫字樓的投資,便讓徐女士獲利近520萬元。
徐女士認為,目前海南房價雖然已在很高的高位上,但到國家停止海南開發政策之前,這個“國際旅游島”的房價應該不會暴跌。
本報從海口溫州商會獲悉,4月份,在瓊溫商抱團成立了海口溫商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準備在海口開發一個占地400畝、具有溫州特色的商業城項目。
轉戰武漢
當下,已有部分“散戶”從上海、海南撤離,進軍二三線城市
4月16日,溫州瑞安人汪廣森與一批“團友”帶著銀行卡前往武漢,次日遭遇新國十條,結果失利而歸。
不過,去年溫州人就成功操作過武昌繁華地段的幾個樓盤。汪說,他們一出手就是半棟樓,當時以均價4000元/平方米買下,現在飆升到均價6000元/平方米。據猜測,目前進入武漢樓市的游資保守估計也過了億元。
業內人士透露,短線炒房團真正的利益來源,是給開發商民間融資的利息收入,這是一筆確定的、高比率的收益。銀行信貸利率約為年息7%,加上各種手續費不超過10%,但民間融資利率最低年息15%,高一點的,年息可達36%-60%(月息3%-5%)。
至于具體的操作規則,首先由開發商以很大的折扣把房子賣給“炒房團”,同時他們會簽一個退房協議,在一定期限內,炒房團隨時可以退房,開發商也隨時可以將房屋出售。這個期限往往是一年或一年半,若過了期限,房子還沒有售出,這些房就真正屬于“炒房團”,他們可以再以二手房的名義出售。
周德文也有過去武漢考察的經歷。前不久,他組織溫州中小企業老板去武漢考察幾個樓盤,剛下飛機就被20多家媒體包圍。事后,當地報紙報道稱“狼來了!溫州炒房團大舉進軍武漢房地產市場”。
新“國十條”出臺后,很多開發商專程到溫州登門找周德文幫助促銷。周表示,以前是北京、上海和杭州的開發商找上門的多,最近主要以沈陽、長春、長沙、武漢、大連等地開發商為主。
在通貨膨脹預期之下,“炒房團”并沒有出現大幅拋售現象。周德文透露,2009年7-10月,山西煤改拉鋸戰浙商完敗,熱炒山西煤礦的溫州投資客陸續從山西撤退,輾轉到杭州、上海,國外則進入迪拜、澳洲等地。12月,熱錢從杭州退出,聚集三亞,三亞房價“瘋漲”。當下,已有部分“散戶”從上海、海南撤離,進軍二三線城市。
民資新36條出臺,游資何時回流實業?
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自己10%~30%的資金用于購買非廠房的不動產,原因是現在“實業不太好做”
對于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瑞安塘廈的周女士頗不以為然。
周女士家開有一座皮鞋廠,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出口定單突然少了,機器停工,銀行又停貸了,她被迫拿家里剛買的奔馳車抵押,借了民間6分利息的高息貸款。到年底還是周轉不靈,只好把上海的三套房子出手還債。
皮鞋廠前途“渺茫”,周女士干脆不再對皮鞋廠進行追加投資,拿著回籠的貨款開始炒房。“溫州、杭州的房價,真是隨行就市。我跟著朋友在杭州濱江做,最快的時候一天就能賺10多萬元,跟做皮鞋不好比的!”
“做實業幾乎沒有賺頭,3%的毛利都沒有。”從事眼鏡架加工的黃女士算了一筆賬:一年買材料花4000萬元,產品賣了9000萬元,帳面毛利有5000萬元。同時,要發工資、水電、利息等管理費3000萬元,要交17%增值稅、25%所得稅及銷售額1%的各種附加稅,工商、稅務、環保等各個部門的開銷以及大量應收款。結果,凈利潤可能為負!
黃女士坦言,雖然皮鞋生意虧本,但廠里機器必須運轉,通過企業的授信額度以實業名義貸款,也可以用現有的房產作抵押,從銀行“周轉資金”炒樓,從而規避新政關于按揭貸款方面的限制。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溫州已形成至少7個由實體企業支撐的房地產公司,每個公司資金規模在30億元以上,主要股東來自服裝、鞋革、五金等行業。例如,皮鞋制造商奧康和紅蜻蜓集團都聚集了數十億的資金,在昆明、黃岡等地運作商業步行街項目。
在溫州,最能反映工業景氣程度的廠房出租價格,已經從2007年最高時的每平方米25元左右一路下降至目前的個位數。一位經濟研究人士說,目前只有30%的溫州民間資金回歸實體經濟,65%則流向了樓市和股市。
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60%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自己10%~30%的資金用于購買非廠房的不動產,原因是現在“實業不太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