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前提是求一個‘穩’字”
“我想找到一個既能有較高的回報,同時還能長期做下去的投資方向。”甘軍說。
深諳煤業發展內情的山西新晉商聯合會秘書長王春元介紹:“一些煤老板此前已開始轉型了,他們投資房地產、開賓館、辦教育、開發旅游等,但成功的不多。那些還沒轉型的,現在更要經歷一個困難的過程。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煤炭企業主大都文化程度不高,視野不寬。”
諳熟山西煤礦產業和資本屬性的山西日報報業集團廣告部主任李偉說,煤改之后,大量退出煤礦經營的資本其實已經在各行各業涉足,比如有人在政府的引導下投資農產業,也有人去買黃金,有人試圖去搞古董和藝術品收藏,還有人眼睛盯著全國城市的房地產。
無論選擇何種投資,與挖煤相比,這些煤老板們都覺得信心不足,最主要的原因莫過于不懂市場。
如投資農產業,很多煤老板認為這應該是一個賺錢的行業,但這個行業的專業性太強,而且投資的周期太長,持續性投入的錢也很多。“最關鍵的是還不知能不能賺錢。”甘軍說。在退出煤礦經營之后,有一個來自東北的朋友拉他去買農田搞蔬菜種植,他直接拒絕了。
在李偉看來,買黃金肯定不算什么好的選擇。在國內當前黃金交易政策沒有放開的局面下,買回去的黃金除了用來欣賞,不能創造任何價值,還有可能給個人和家庭帶來人身安全風險。“幾千萬能買回來一百多公斤黃金,這東西又不能當飯吃,升值與否短期也看不出來,放在哪里也是個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煤老板透露自己買了50公斤黃金,買回來之后,就藏在何處的問題與妻子發生了爭執,妻子認為放在家里太危險,堅持埋在某個地方比較安全。“問題是,埋在哪里又能是安全的呢?”
而對于古董和藝術品收藏,李偉認為目前也只是極少數人在做。這個行業的水實在太深,專業要求比其他絕大多數行業都要高,沒有多年的積累,幾乎無法做到。
甘軍說,去年以來,他已有兩次參與藝術品拍賣活動,“都是被朋友拖過來的,但是從來沒有動過收藏投資的念頭,太復雜了,誰會相信就那么一個破瓶子能值幾千萬?”
甘軍還透露,他就有一個前合作伙伴,在完全不懂行的情況下,被幾個古董商人騙去了好幾百萬。
一些少數的投資者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據太原一位熟知煤商的曹先生介紹,有的煤商將資金投向了阿聯酋等國家。他們在國內雇傭了高級人才,在國外投資項目,項目涉及的種類繁多,從貿易出口到工程項目再到娛樂場所,無所不包。
“相比之下,山西煤老板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信任度還是很高,即便是在中央政府如此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之下,還是有很多煤老板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城市買房。”李偉說。
據來自山西一家調查機構的一些統計數據,煤改之后,退出來的煤老板們至少有60%將資金投向了房地產。但近一個月來的嚴厲宏觀調控政策,業內人士開始對房地產行業出現悲觀情緒,讓那些打算進入房地產行業的煤老板又開始觀望起來。
“總之一句話,一切的前提是求一個‘穩’字。”甘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