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看,中國政府尤其具有介入經濟增長的傳統和沖動,因此,相比于日本、歐、美等國,中國更有可能進入通脹經濟時代。這就意味著,對內,貨幣具有持續貶值的趨勢。
2009年,中國的房地產就給很多人上了教訓深刻的一課。在2008年底,房地產價格開始走低,很多人預測,2009年房地產將繼續下探,善良的人們滿心期待著將有機會一圓自己的住房夢,但是,從2009年初開始小陽春,5月起房地產價格突然答復大幅上漲,到年底,很多樓盤的價格已比年前上漲了將近一倍。原來能買到一個臥室的資金,到年底只能買到一間廚房了。后悔嘆息的人不在少數。
作為普通人,不能影響和決定經濟政策,就必須努力加深對經濟的理解,掌握通脹經濟學的思維,運用通脹經濟的規律,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資產。
首先,準確認識通脹。大家都說,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這話固然不錯,但這遠不是通貨膨脹最主要的特征。如果通脹僅僅是貨幣現象,一切價格以同樣的Cye.com.cn比例上升,這就相當于把100元的鈔票換成200元,對整個經濟沒有任何影響。通脹對經濟影響的實質,在于各種價格上升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有人獲利,有人損失。價格上升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因此財富的分配發生變化。比如債權人和債務人在通脹中就有失有得。
政府通過通脹,相當于是在征收一種通脹稅,人們如果想少交“稅”,就必須去消費。這其實是逼迫人們去消費,從而使得貨幣能夠流動起來,促使經濟活躍。
其次,每一次經濟通縮都是一次投資機會。通脹經濟時代并不是沒有通縮,而是當通縮出現之后,政府會盡快通過各種手段來調節經濟,促使經濟重新走向增長。因此,如果在經濟通縮的時候敢于投資,就可以充分享有政府刺激經濟所帶來的益處。
因此趙曉教授說:“從投資者的角度,如果你只有蕭條經濟學的思維,那么你在2009年可能會失去一個大機會,相反,如果你同時還擁有通脹經濟學的思維,則你在2009年或將放膽一搏,并大大斬獲。”
再次,中國傳統的存錢方式,可能是最糟的理財方式。長期以來,中國人習慣將錢存入銀行,認為這樣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是,在通脹經濟時代,這樣的做法只會帶來資產的損失。正確的做法,是合適配置資產。這種配置,不但是資產類型上的,還應該體現在地區上。通過不同地區、不同資產類型的配置,更好地規避各種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