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詐騙的陷阱
案例回放:一天老王去公園鍛煉,在路上遇到一年輕人問路,交談中,老王得知年輕人是做外幣生意的,經不起年輕人許諾的1歐元可以掙4毛錢,并將其所有的“歐元”先由老王保管的誘惑,老王同年輕人去了一家銀行,并在向年輕人稱之為經理的人咨詢后,取了8萬元給該年輕人。后年輕人稱其還有一部分歐元在不遠處要去取,一走了之。而“銀行經理”隨之也找了個借口走開。半小時后,當老王到銀行柜臺打聽“經理”去向,才發現,原來手里拿的不是歐元,而是在我國不能兌換的南美洲某國貨幣。
溫馨提醒:該類案例的共同點在于:一是合伙作案。各犯罪分子分工合作,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幣值極低的外幣或作廢的外幣來冒充幣值高的外幣,合伙誘騙目標上鉤,等現金到手后分頭逃走。二是侵害對象多為退休人員。三是為了消除詐騙對象的疑慮,犯罪分子一般由其中一人扮演銀行工作人員的角色,由他對外幣的真偽以及幣值的大小做出解釋,給被害人造成“權威”解釋的印象。
對于這類陷阱的防范,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突然而至的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二是在不知道對方的貨幣是什么國家的貨幣時,應該及時到銀行柜臺向工作人員咨詢,這樣就可以及早揭穿騙局。三是在交易過程中,要到對方的單位或住處實地看一下。最后,如果案件確實發生了,應及時報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